葛贝贝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本文梳理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环境 大学生 教育策略
党的十八大具体描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出“倡导富強、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加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报告从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道德准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教育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触及到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6年7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在所有网民中学生网民数量占比最高,达到25.1%。网络环境已经是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可规避的客观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降低网络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抽象的理论表述,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具体体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从生活、学习的点滴做起。
(一)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网络环境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教育主客体之间必须面对面的情况,使得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用畏惧老师的权威,同时也使得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想法和个性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创造了多种新的沟通模式,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比如,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专门的APP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破了以往教育模式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育更容易被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网络化的教育模式既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开展,又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榜样
学生网民数量在我国网民数量中占比是最高的,当前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网络触及到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价值导向的树立、思想准则的形成都受到网络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言行也影响着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在网络环境里面对冗杂的信息时不会迷失,可以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甄别真实有效信息,阻断虚假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是传承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言行举止被放在了全社会的聚光灯下,如果大学生群体能够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身言行,树立良好榜样,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
(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的建设者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更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有限、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因此在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难免出现困惑。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扭转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局面,引导他们走出价值困境,解决思想矛盾,明确人生方向;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与时代要求相统一的科学的价值观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互联网的空间容量大,信息传播快捷,学习交流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素材,这些丰富的素材既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也为大学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诸多便利。使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在网络环境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深层次、多角度引导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网络环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有所提高。网络环境具有匿名性,在此环境下大学生更容易袒露出平时不愿意说出的想法,充分的发表内心真实的感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及时有效的了解他们思想中的困惑和关注的热点,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针对具体情况开展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3.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教育,特别是近两年“慕课”(MOOC)的广泛实施,更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载体。
(二)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互联性,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信息可以不受地理上的阻隔和限制,同时信息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群体中的传播必然带来思想上的碰撞和摩擦。网络源于信息化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也必然的裹挟着话语权更多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作为网络环境中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到西方国家和一些敌对势力的不良思潮,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身心还未完全成熟,如果长期受到网络环境中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不良思想的侵害,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将会产生倾斜,思想上偏离方向,这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教育和培养。
2.网络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网络环境是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和较强隐匿性的虚拟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无约束或者低约束的状态下,这导致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往往会被宣泄出来,并且不用顾忌这样的宣泄是否与道德规范向违背。同时,当前的大学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之女,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容易产生不适情绪和心理问题,从而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心中积郁的愤懑,造成个别大学生丧失道德规范,有的甚至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网络环境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灌输,现在的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传播、复制的便捷化,对这种教育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迫使高校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积极研究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如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那么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1.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研究和利用网络的特性,将网络环境和传统教育方式有机融合,积极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网上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设置类型多样的网站和栏目,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的氛围。教育者要主动占据网络阵地,如通过微信、校园贴吧、微博、QQ等通信工具和网络虚拟社区,与学生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传输给他们。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目前的这支队伍存在诸如理论水平不高,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较弱等缺点,这严重制约了新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首先,对新进的的成员把好入口关;其次,加大对教育工作队伍成员的培训力度;再次,加强对成员的管理和考核,按照工作优劣、贡献大小给予表扬或批评, 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3.发挥好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当代大学生网络技术娴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所以,应大胆鼓励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育从被动教育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转变,教育工作者要发揮的只是引领和引导作用。
4.加强网络监管,净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法制来保障网络的基本秩序,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技术上探求更为有效的不良信息屏蔽手段,控制信息源头。密切关注QQ群、微信朋友圈、校园百度贴吧等大学生主要进入的网络虚拟社区,过滤净化各种有害信息,强化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龙蕊.网络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D].苏州大学,2014.
[2]周晏.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3:97-98+120.
[3]陈第华. 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李炳毅.网络道德建设: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J].兰州大学学报,2002,04:165-168.
[5]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6,07:71-89.
[6]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