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华
【摘 要】作业活动是教学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设计有效的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养成勤学好练、独立思考、自我检查的学习品质和良好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必须把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的重点,而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安排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精心设计与安排语文作业,恰当地选择练习方法,充分发挥作业的整体功能,才能达到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作业设计的依据
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凭借字、词、句、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而教材中的作业题也往往体现了教材的知识点、教育点、能力训练点等。例如《花钟》(三年级上册第13课)的课后练习题:
教材设计这道练习,其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让学生在填空,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依据这一练习,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
通过这一道作业,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作业的设计要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为指导,发挥作业的良性功能。
二、作业设计的内容
作业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内容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的作业内容应该多样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因此,平时设计的作业既要有书面的作业,也要有口头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努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课后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第3课《爬天都峰》的课文后面对本组的综合性学习作了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还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那么在学习《火烧云》(四年级上册)前,可让学生观察形态各异的火烧云,然后画下来,感受火烧云多变的形状、绚丽的色彩;很多学生喜欢仿写,那么在学习儿童诗《我想》(五年级下册)后,要求学生仿写一节小诗,展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通过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作业活动中,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 内容社会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设计一些社会化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有的老师在完成《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上册)教学任务后,设计了采集树叶标本的作业;有的在完成古诗《秋思》(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后,设计了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并读一读的作业;有的在教学《长城》(四年级下册)后,设计了让学生当小导游写《长城导游词》的作业……这些作业活动都是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3. 内容情感性
作业的活动内容要注意情感目标(即教育目标),励志激趣。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年级上册)后,笔者设计了一道思考作业:“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你准备怎样去读书?”这道作业的情感目标很明显,它能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又如学完《慈母情深》(五年级上册) 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了解你的母亲,为母亲做一件事,自制一张贺卡,写一句深情的问候语给母亲。”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学会尊敬母亲、感恩母亲。
4. 内容个体性(层次性)
新课程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接受能力不一样,作业的难度、数量对他们的影响较大,许多差生往往因作业太深或太多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要他们都爱学、乐学,就需要在作业的设计方面花点心思,让他们尝一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因此,作业的个体性(层次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巩固生字时,笔者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默写(优生);读拼音写词语(中等生);照着课本抄写(差生)。原则上是按这样的要求去完成,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选择。再如预习作业时,中下生只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分段等;而对优生还增加了有感情朗读课文、想想课后思考习题、围绕中心体会重点语句、写批注等作业。同时,每周笔者还坚持出一道思考题,让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激发他们进一步动脑筋。例如将歇后语补充完整、猜谜语、成语接龙等等。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足,差生“吃”得消,如此细水长流,既培养了优生,又照顾了差生。
三、作业的时间和评价安排
1. 作业的时间安排
作业活动需要耗费时间。一次作业的时间计算,一般应包括作业的布置、辅导、思考、完成、修正全过程的耗时量。因此,设计作业要考虑时间因素,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特别要考虑中下生做作业的耗时量。大部分作业应当在课堂上完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梳理。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同时务必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作业时间,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和自觉修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2. 作业的评价安排
学生的作业本,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它体现着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每次作业后,都应安排一个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
老师的评价分为書面评和面评(集体面评和个别面评)。例如,某学生的作业字体工整,可以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字体好”三个字。发现存在问题大的,可以集中面评,做到逐个过关。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尤为重要,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形式,锻炼了他们的评价能力,加深了对某一知识的印象,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以上所谈的几点,都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好的作业设计与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安排的有效性,力求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