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苗苗
摘 要:高职生和本科生相比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其闲暇时间管理有效性问题事关学生将来的成人成才。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在随机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了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外在表现和总体特征,并从高职生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闲暇时间管理态度引导、习惯引导、规划引导和状态引导四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引导策略
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4-0068-05
大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铺垫未来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对时间的管理利用情况对其身心发展、职业发展、成人成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资讯的传播速度极快,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浪费了大量的本应该充分利用的宝贵的在校时间,特别是课堂之外的闲暇时间。因此,关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状况,了解大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行为特征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观点包括:当前高职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但对闲暇时间的管理不够合理,缺乏对闲暇时间利用价值的正确认识。[1-3]高职生闲暇活动技能不足,安排不合理,闲暇生活质量不高[4],学生对自身闲暇时间的管理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但规划和控制不够等方面。[5-6]本文结合当前的研究焦点和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实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及引导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一、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调查
本次调查以我院为案例,对在校生的闲暇时间
管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鉴于新生刚刚入学不久,因此调查对象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采取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深度访谈学生81人,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3.67%,其中大二学生占比为88.4%、大三学生的占比为11.2%。运用了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进行了处理。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在闲暇时间管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第一,一周之中闲暇时间整体表现较多(表1),大部分学生观念中知道闲暇时间最应该做什么(图1)。其中周一到周五,被访的学生中每天有3-8小时闲暇时间的占82.2%,周六和周日全天的时间,一般都可以自己安排。大部分学生也能够意识到闲暇时间最应该做什么,如选为未来储备专业经验和技能的占56.2%,学习专业知识的占50.5%。
第二,闲暇时间的利用活动呈现出学习和休闲两极分化(表1)。閑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安排周一到周五、周六和周日,排在第一位的均是上网或玩手机,占比都达到了70%以上;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周一到周五由于闲暇时间的“碎片化”特征,排在第二位的是和同学聊天沟通感情,第三位的是学习及读课外书。周六和周日排由于闲暇时间较完整,在第二位的是学习及读课外书,第三位的是兼职和实习。
第三,大部分同学闲暇时间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图2)。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通过询问闲暇及课余时间利用电脑、手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60.5%的同学选择了“游戏或观看视频”、有59.1%的同学选择了“聊天”,说明有约六成的同学整体的闲暇时间利用效率不高。
第四,对闲暇时间有效管理的计划、规划缺失,利用的满意度较低(表2)。从表2的5分量表可以看出,我院学生有68.3%的同学对闲暇时间仅仅是一般安排(访谈中问及什么是“一般安排”,根据学生回答意思整理,就是第一天晚上简单的想一下明天做什么,执行情况没有保证,很容易被外部的事情打乱),也正是因为此,闲暇时间利用的满意度总体较低,满意及以上的占比总计只有26.4%,即约四分之一的同学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基本满意。
第五,闲暇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表现的较为多元。在调查中发现,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节奏容易被一些影响因素打乱。从自己计划被打破的角度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的是个人惰性和同学聚会;从阻碍自身进行时间管理的因素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惰性,第二位的是不会规划,第三位的是周围人的影响。
二、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总体
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总体特征
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对闲暇时间的管理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外在表征,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大群体:
其一,个人自控能力差的高职生,占较大的比例。由于闲暇时间多,在移动互联时代外界诱惑较多的影响下,呈现出时间管理有效性差、浪费时间多。在考试、考级考证、继续升造、学习好的同学的示范效应等综合影响下,此类型高职生心理负担较重,叠加上个人盲目的自我减压,又陷入一种时间管理有效性差,浪费时间多的怪圈,形成了一种持续的不良循环。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利用效率低、满意度低的现象(图3)。
其二,个人自控能力好的高职生,占较小的比例。虽然闲暇时间多,但个人的学习生活计划安排也较为充实,呈现出时间管理的有效性高、浪费时间少。在较好的考试成绩、考级考证、竞赛成绩、奖助学金等综合激励下,此类型高职生心理成就感高,叠加上持续的有目的的自我加压,又进入一种时间管理有效性高、浪费时间少的通道,形成了一种持续的良性循环。最终呈现出小部分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利用效率高、满意度高的态势(图4)。
综合以上的调查结果,我院高职生学生闲暇时间管理整体特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有效性较差,但由于我院是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在生源、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有较好的历史传承,因此部分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关注度较高,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的有效性较好。
(二)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成因分析
对于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成因,可以从高职生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高职生自身内在的原因。目标模糊、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和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大一多为适应阶段,大三多为专业实习阶段,继续升造以两年制专升本为主,且名额较少,进一步上升的通道较少;本科生则可能在大三确定考研、考公务员等目标后,就可以高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投入学习中,但高职生到大三则是要准备离校实习,在这样的节奏下,高职生总体表现为学习目标模糊、职业规划模糊,“随大流”的较多,闲暇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差。其次,专注力差、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高职生学习当中,为了将来顺利毕业、就业,所需要累积的考级考证、考试是其投入学习、进行闲暇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因此部分学生将考级考证、考试过关作为学习和时间分配的一个重要的指揮棒,一旦达到学校的最低标准就万事大吉,就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之外,闲暇时间的利用和管理行为结果可想而知。
其二,高职生外部的环境影响。宏观环境的变迁,移动互联时代,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影响下,当前高职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呈现出新的趋势,即闲暇时间比较分散,表现为碎片化、娱乐化,高职生的闲暇时间利用的层次较低,大部分都是网络和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明显。微观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有效性差的现象。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环境的改变,闲暇时间突然增多,需要活动去填充,异地就学,让高职生在父母的控制范围之外,监控感缺失,引致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容易失控,不经意之间闲暇时间浪费较多。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叠加影响下,闲暇时间的利用和管理行为结果不容乐观。
三、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的引导策略
通过对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研究得出,我院学生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有一定的闲暇时间管理意识,但由于外部环境、学生发展目标、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对待自身闲暇时间的管理行为不够有效。因此,需要结合我院实际,对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进行系统引导,合理规范,让学生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从而提升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全面的引导:
(一)闲暇时间管理态度的引导
高等学校一般都较为关注学生的入学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其中入学教育中会在学生报到直至军训结束,这段时间涉及到部分的入学适应教育和生活教育,但系统的时间管理教育缺失。上述的各个具有侧重点的教育,都有一个共性的选择,即大学阶段时间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对于高职生而言,大学时间三年,最重要的一点是和高中阶段相比,除了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学生的课下闲暇时间,即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陡然增多,如何分配和有效利用这些时间,成为学生大学阶段自我成长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当在入学教育和大学三年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系统的全过程的时间管理教育。经常的反复的时间管理行为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意志力较为薄弱的高职生,通过反复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树立高效的闲暇时间管理态度。时间管理态度的端正,对于学生克服闲暇时间网络和手机“依赖”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将闲暇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效率和满意度。
(二)闲暇时间管理习惯的引导
多数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习惯较为随意,“随大流”的现象比较突出,自我闲暇时间管理习惯远未形成,闲暇时间的学习内容安排也较为单一,闲暇时间的学习手段也趋于使用手机的“碎片化”的“读屏”学习。如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每天有固定时间上自习的同学仅仅占样本总量的10.7%。闲暇时间的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占比最多的是学习课本、专业书籍达到65.2%。闲暇时间最喜欢的学习媒介是手机占比56.2%。这表明高职生高效的闲暇时间管理习惯尚未养成,需要科学引导。因此,我院应在学生闲暇时间管理习惯引导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去加以设计,如可试行学生导师制,从新生入学一直到毕业离校,将每10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一个导师,三年一贯制,导师通过双周或每月召集一次见面会,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闲暇的时间学习内容和形式,导师如果有课题或社会调研服务也可以组织小组学生参加,通过这种学生导师制,帮助学生优化闲暇时间的管理习惯,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效能。
(三)闲暇时间管理规划的引导
调查中发现,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缺乏规划(我院学生有68.3%的同学对闲暇时间仅仅是一般安排,即简单的想一下下一步做什么,执行情况没有保证,很容易被外部的事情打乱,做不到也无所谓)。由于缺乏规划,学生的闲暇时间极其容易被打乱,也正是由于频繁的闲暇时间利用的节奏被打乱,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规划意愿较弱,利用效率不高,满意度不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校要通过相关的课程,优秀学生闲暇时间利用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通过手机APP、MOOC等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引导教育学生科学地规划闲暇时间,通过规划的制定、执行,形成对闲暇时间的高效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自身的意志力较为薄弱,执行力较差的同学,要通过闲暇时间管理的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地设置闲暇时间利用目标,通过目标设置——学生自我努力——达成目标——正向激励这一路径,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提高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规划能力,形成主动对闲暇时间进行规划管理的状态。
(四)闲暇时间管理状态的引导
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状态,极易受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学生自身情况,专业认同感、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以及社团活动等方面。在对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状态引导方面,要有针对性,注意区分学生在性别、类型、专业、年级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学生的心理特质,如前文提到的要针对两大类高职生,即个人自控能力差的和个人自控能力好的高职生,分别对其闲暇时间管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引导。其中对于个人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一类学生,要通过闲暇时间管理态度、习惯、规划等多重手段的综合利用,打破此类学生“闲暇时间多、外界诱惑多、浪费时间多、心理负担重、持续的盲目的自我减压、新一轮的浪费时间多”,这一消极的闲暇时间管理状态。对于个人意志力较强、自控力较好的一类学生,要进一步强化“闲暇时间多——计划安排多——浪费时间少——心理成就感高——持续的有目的的自我加压——新一轮的计划安排”的积极的闲暇时间管理状态。同时通过意志力较强同学的示范效应,进一步促进意志力较弱的同学改变闲暇时间管理行为有效性差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许辉.对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36-38.
[2]王艳.高职生闲暇生活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8):144-145.
[3]詹会华.90后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6(6):172-173.
[4]钟燕茹.发达地区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5]应巧艳.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2):1-4.
[6]吴轲威.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7-31.
(责任编辑 郑 伟)
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pare Time Management and Guiding Strategy: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YE Miao-miao
(Accounting Department,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