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福州格致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做阅读的点灯人
——高中语文教学引入“群文阅读”方法初探
陈琳
(福州格致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高中语文课总是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群文阅读”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办法,笔者把这一过程简化为:(围绕一篇课文或者一个主题)设置群文——阅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也起到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此,一是在一定的阅读时间中保证阅读的质量,二是在一定数量的阅读中形成相对完整深刻的印象,三是在一定数量的对比阅读中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语文素养
从一道考查补写能力的语用题里笔者第一次认识了“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什么?有学者下定义: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笔者把这个过程简化为:设置群文——阅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还给了学生,而教师的角色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起到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课总是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可又拿不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仅靠“小组讨论”这样的形式来自主学习无疑是散乱无章的,同时语文教师的角色如果仅起到课堂组织者的作用,又显得大材小用了。“群文阅读”的出现,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教师们思考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渠道。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从小学语文课开始,教师就告诉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优美的文章,这无形之中已经从韵律、情感方面让学生感知母语之美;中学的语文课,教师会让学生仔细研读文段,品味关键词、关键句所传达的意境,从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深度阅读的过程都在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掌握自主欣赏文章的金钥匙中更进一步。
“每一个健康的孩子从生命的最初,都有专注的能力。”[2]可是父母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常会给孩子擦汗、给孩子喝水,这都是可怕的破坏专注力的行为。同理,语文教师要反思,在课堂上,多少人为了“赶进度”或者逞一己口舌之快,剥夺了学生专注思考的时间。可以想象,群文阅读的公开课肯定不热闹,可能根本没什么看头,学生手中拿着笔,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默默阅读思考着教师给出的一组议题相关的文章,然后参与讨论或者写下心得,而这带着任务进行的课堂30分钟阅读,效果可能超过在家里闲散断裂地阅读两个小时。教师应该舍得拿出时间,还学生以专注,让他们的思路至少在这样的时段里属于自己,而不是被动地听命于教师。
以笔者的一堂《项羽之死》第二课时为例,这个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分析项羽作为领导者的性格缺点。总结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缺点是为了揽镜自照,师古以自省,所以总结性格缺点的时候,不能仅从《项羽之死》这一篇文言里去梳理,而应该综合整篇《项羽本纪》,从细节里去求证。所以笔者印发了“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到新安......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鸿门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王闻之,烹说者”几个文言片段,让学生和课文《项羽之死》对比阅读,总结出项羽在他这一生的几个重要节点都表现出的性格缺点。同时笔者还印发了历史学家翦伯赞的文章《司马迁的历史批判》以及王剑冰的美文《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让学生在该课即将结束时再次认识司马迁写《史记》的客观公正,体会“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唯物史观。事实证明,引入群文阅读后的《项羽之死》第二课时,少了教师生硬的说教,学生也更有探索的兴趣,同时佐以现代学者的评价,给学生一次宝贵的思考机会。现在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对世界看法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他们有对美的追求,对修身养性的渴望和自觉,他们不再像过去的学生那样“唯师为上”,他们更相信自己的阅读和判断。因此,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整合合理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高效的。一个高中生对学习自觉上心,形成自己的三观,希望成为一个正直的摆脱低级趣味的人,这对语文课来说,不是越界,而是更高的追求。
从2015年那道“老陈高速开车打电话,小陈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作文题开始,全国各地的作文出题风向悄悄地出现了一个新变化,那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二十四节气申请非遗”“儿子为表孝心假造巨额存款单”......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都是人们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又能引发争议的事,旨在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有些教师看到这个风向,一时慌了神,以为它要颠覆过去的作文教学。其实不然,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3]是在过去对作文逻辑表达的考查基础上多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考查,也就是学生面对一个事件有观点,有话可说。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有观点”,是件异想天开的事,必须在平日里就有意识地养成学生阅读评论性文章的习惯,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自然而然会从模仿中形成自己的评论思路和语言系统。
因此,教师选择的评论性文章很重要,它能起到引导阅读的作用。比如,在一堂阅读课上,笔者选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探访毛坦厂中学:世上最可怕的考试达人》,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这是一座偏僻的单一产业城镇,出产的是应试机器。”学生看到文章里描述的“当地政府已经取缔了一切娱乐场所。这可能是中国唯一没有电子游戏厅、台球厅和网吧的小镇”现象后,都表现出一种匪夷所思,甚至不屑的神情,笔者就又给他们展示了一篇来自《广州日报》的文章《嘲笑毛坦厂中学可能是残忍和轻浮的》,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公平所指向的对象主体......是生于普通家庭的普通学生。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学校,正是承担了培养普通学生的任务......撇开社会现实去嘲笑毛坦厂中学可能是残忍和轻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了教育公平的基线。”读到这些文字,学生才收起了刚才的嘲讽,都沉默不语了,他们这才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之外,不是所有的同龄人在求学道路上都有多种选择,他们只能靠炼狱般的努力才能换得自己的前途,而学生动不动就抨击的中国高考制度,原来至少还代表了一种公平的可能。想到这些问题,学生才醒悟到平日里发表议论的时候都过于草率了,一次客观的表达要建立在广闻博见和冷静说理之上。类似的阅读情境还比如当广西玉林狗肉节上爱狗人士与吃狗人士掐架之后,笔者就给学生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人类与动物互动的道德两难:为什么人一边说爱动物,却又每天吃它们?》,另一篇是《人民日报》的文章《从两件小事看玉林狗肉节口水仗》,前者是从理论的高度告诉学生人性中的弱点,后者则是举了具体的例子告诉学生宣传爱护动物也有清风扑面的方式。像这样的跟紧时代、跟紧社会动态的阅读,让学生从单一的青春小说中抬起头来,认真观察周围的世界,让自己有参与社会讨论的资本,而这样的讨论才会让一个年轻人有主人翁意识,能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群文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在概念上它可能是一个新的提法,与“对比阅读”在本质上有着相似性,但群文阅读更强调“摘选和提供文章”的过程,允许有不同价值观的两篇以上的文章同时存在,让学生开阔视野,厘清头绪,形成自己的判断,提升整合资料、自圆其说的能力。群文阅读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课时安排上如何与课本单元教学相辅相成、问题设置上如何设置出有意义又不琐碎的讨论题、一组文章该如何组合、阅读后的反馈形式等,在这一切问题中,其实最为基础的是语文教师的示范。群文阅读需要通过教师的文章选择、议题组合和问题设置,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机会,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的前提就是教师自己的大量阅读和具有前瞻性的选择,这要求语文教师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在读书上,只备课文的教师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需求了,只有多读书,多思考,有见解的语文教师才能把握课堂的主动权,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鞭策,“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话,时代和生情赋予语文教师新的使命——做阅读的点灯人!带领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完善人格,带领语文课堂冲出教条的魔咒,走向鲜活。
[1]王东明.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9).
[2]罗静.90%的家长都在担心孩子专注力,却又在做着破坏之举[EB/OL].[2016-06-14].ht tp://m.mia.com/headl ine/detail/ 10439/275/1.
[3]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 念”[EB/OL].[2016-05-23].ht tp://blog.sina.com.cn/s/ blog_651af0770102wj8t.html.
(责任编辑:石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