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媛 韩 梅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我国聋人高校支持服务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
张靓媛 韩 梅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为了使聋人大学生更加公平、充分地享受高等教育,更好地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重视高校的支持服务建设。文章对当前国内聋人高校的支持服务现状进行考察,发现其在不同层面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优化高校对聋生的学习支持、师资支持、环境支持、交流支持及综合服务支持等策略建议。各高校应积极借鉴有益经验,联合探索并完善支持服务体系,推动聋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聋人;高校;支持服务;优化策略
2014年,国家教育部等各部委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意味着国家将更加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着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1]。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等数据可知,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数是8502万人。其中,听力残疾总人数为2054万人,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24%[2]。听力残疾人数量占据比重较高,使得聋人高等教育受到更多关注。
高校对听障学生辅以支持服务,既是学生自身特殊性的需要,也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人道主义与教育公平的诉求。高校作为聋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快完善支持服务建设,这对改善聋生教育体验,提升聋生学习能力及人际技能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推动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务是指运用政策或者辅助工具专为听力残疾的学生创设无障碍学习环境,以改善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3]。高校支持服务体系是高校为聋生提供必需的帮助或一系列最佳支持的总称。高校应主动为聋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帮助他们更加充分的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能够提供的支持服务是多元化的,涉及聋生的学习、生活、交流及心理等各个方面。目前国内为聋人大学生提供的各项学校支持服务,在大方向上主要涵盖学业支持、生活支持和无障碍环境支持等。聋人高校应主动加强软、硬件支持服务建设,以提升人文关怀,促进教育公平。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国家教育部和残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我国已有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原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20多所高校,向聋人学生敞开高等教育的大门。
目前聋人高校采用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方式,为聋人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这些高校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主要面向聋生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及网络工程等四个单独专业,并拓展设置自动化、财务管理、机械电子工程、工程造价及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全纳本科专业。目前学校对聋生的支持服务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教学设施优越,聋人工学院的教室配备教师手语和师生手语互动跟踪显示系统,同时辅以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状态电子显示器等设备。建设资源教室,采用智能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将教师的唇形与手势、课件及黑板内容有机结合,为聋生的学习创设良好优越的环境[4]。二是朋辈支持与生活帮助。教师积极引导聋生与健听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健听学生在学习之余帮助聋生记录课堂笔记,课后还可以根据聋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别辅导。聋生之间也能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发挥同伴的作用。三是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辅导员定期安排聋生座谈、讨论等,由学校聘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帮助辅修第二学位的聋生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四是无障碍设施的提供。图书馆与教学楼均配备电子屏幕,教学楼电梯内配有显示屏幕等,为聋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便利。五是面向全校两万名健听学生开设《中国手语》公共选修课,普及手语知识,架设健听学生与聋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现有绘画系、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招收聋生。2015年特殊教育学院在校生1200余人,其中包括469名听障学生。校内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形成残健融合、共享资源的良好氛围。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招收聋生的综合类高校,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比较重视聋人高校支持服务建设,建立了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听障资源中心,并创建专门的科研队伍对高等全纳教育及听障人高等教育等进行研究。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面向聋生开设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和园林等专业。针对残疾学生的学习支持,学院专门创建了文献室,资源中心及特教中心等机构,并着力探索聋生学习过程的信息无障碍化。北京联合大学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中国信息无障碍中心合作,以北联大作为建设无障碍课程的试点,探索在国内整合无障碍技术。该技术通过课程改革与网络信息无障碍化,在残疾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应用科学技术,主要尝试聋生在接收信息上的无障碍,同时为高校计算机课程整合无障碍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5]。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是全国在校聋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特殊教育学院为聋生开设装潢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古建筑绘画)、摄影摄像、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及特殊教育等9个专业。学校在学业和生活上为聋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性服务。一是经济支持。校内拨款高于其他院系,且有中残联及河南省残联同时为残疾学生提供补助资金。二是学习支持。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课堂增设手语翻译人员,课下印发讲义。三是生活支持。聋人班级设有专职辅导员,全天候为聋生提供帮助,同时开展周记小活动,辅以谈心聊天等方式更加细致、及时的了解聋生近况;在生活中安排院系手语翻译专业学生与聋生混合住宿,相互帮助等等[3]。
各高校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对聋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支持服务,积极为聋生创设无障碍环境。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历史较短,招收聋人大学生的高校在进行支持服务建设时难以一步到位,仍存在一些有待优化和解决的问题。
(一)聋生可选择的专业数量少,受教育范围狭窄。在综合考察上述几所高校面向聋生开设专业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专为聋人开设的专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总体依然较少。由于大部分聋生的听觉受损严重,所设专业目前多限制在依靠视觉感官学习的课程上,类别大抵是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绘画和动漫设计等。与健听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数量相比,聋生的可选择范围依然很小。
(二)对聋生的心理支持重视程度不足,亟待提高。高校对教学和学习等的支持方式较多,考虑较周全,但对聋生心理与人格素质等方面的关注较少。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聋生采取的心理辅导方式比较简单,很难深入了解聋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十聋九哑”,绝大部分聋生未经过语言康复训练,也丧失了言语表达功能,造成聋生与外界交流稀少。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理解与疏导,不良情绪的积攒容易导致易怒、暴躁、不信任等问题和心理疾病,给聋生自身以及他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三)特教教师缺乏,师资力量稍显薄弱。教师是高校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主体,其发挥的作用和对聋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聋人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聋生对知识的接受度。聋人高校特教教师相对缺乏,给聋生授课的大多数教师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他们既没有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经验,也未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在与聋生的交流过程中,专业素养和经验的缺乏必定会削弱交流效果,教与学不能完好接洽便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拉低总体教学效果。
(四)专为聋生提供的无障碍设施较少,人文关怀有待提升。目前招收聋人大学生的高校一般兼收健听学生与残疾学生,其中兼收视障和肢残学生类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较多,包括各类盲文书籍和无障碍楼梯等,但专门针对聋生设置的无障碍设施较少,主要集中于教育教学设施方面。聋生的听力受损,无法听声音和无法正常交流,学校无障碍设施支持应为聋生的居住、生活各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提升人文关怀指数[6]。
聋人高校支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约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甚至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瓶颈所在。这便需要高校积极改善对聋生的支持服务,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有益的探索与改进。
(一)完善随班就读形式,拓展专业,改善学习支持。在学习内容和范围上,随班就读方式可以给聋生更多的选择机会。目前已有部分学校采用随班就读方式,将听力损失较小的聋生安排到健听学生班学习。如天津理工大学于2005年率先开始尝试随班就读方式,允许并鼓励学有余力的聋生进入管理学院辅修第二学位[8],现已开设五个全纳本科教育专业。但聋生与健听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教师较难兼顾,聋生的学习也面临较大挑战,随班就读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另可考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参考美俄等国针对聋人办学的经验,增设新专业,适时改革教学内容[8],在拓宽聋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其操作技能,为聋生的就业早做铺垫。
(二)引进聋人教师、特教教师,优化师资支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年)》中指出,应逐步建立特殊教师专业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高校可引进特教教师和聋人教师对聋生授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首先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上予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特教教师或者聋人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技巧与方法,手语一般比较熟练,能在课上与聋生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更加融洽,良好的保障教学质量[9]。其次,专业程度高且具备相关聋生心理知识的教师也能够较为及时的洞察聋生学习与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恰当有效地进行辅导和疏导。聋人教师本人也可以作为聋生学习的榜样,增加聋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专为聋生提供无障碍物理设施,创设环境支持。无障碍物理设施的建设方面,高校应本着人文、便捷、安全的原则为聋生提供支持,创设安全便捷的校园环境。
除在教学楼等聋生集中的位置添设电子屏幕以外,还可考虑多方位辅助设施。校园内增加图文标志,一些场所与部门处张贴或悬挂标示图或文字,便于聋生明确相关信息[10]。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在食堂窗口安装智能字幕,作为聋生专用的触屏点餐平台,避免用餐高峰时聋生点餐困难的尴尬现象。聋生听力受损,教室或者宿舍内部的紧急疏散可选用震动报警型,聋生寝室安排在2层及以上,防止盗窃现象等等[4]。创设无障碍物理环境,将危险防患于未然,着力为聋生提供真正无障碍的校园环境支持。
(四)建立提供综合服务的事务中心,探索综合支持。俄罗斯的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专为其校内的聋哑学生开设聋人中心,为聋生提供各项专业支持和技术保障,并成为聋生比较信赖的服务中心。我国招收聋生的高校可以借鉴有益经验,依托校情实际,探索建立或完善集就业指导中心、聋人用品用具与心理咨询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可聘用手语翻译,配合聋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等就业资讯。购置聋人专用耳机等辅助用品用具,置于服务中心,便于聋生进行取用。开设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与手语教师互相配合,为聋生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
(五)推广普及手语,提供交流支持。2015年,《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出台,由中残联与教育部、国家语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实施。该项计划在行动上倡导手语的学习与规范化,减少聋人与健听人的交流阻碍。目前我国中小学聋校的教师基本具备手语技能,高校的健听教师及学生则对手语知之甚少,导致同一学院的健听师生除“用笔交流”的方式外,较难与聋生进行顺畅的交流。招收聋生的高校应积极响应计划,在相应的学院开设手语翻译课程,向全校师生推广普及手语,为校内的聋生提供交流支持,进而为社会培养手语翻译人员,服务于更多的聋人。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8月颁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纲要中强调残疾人的教育是迫切需要保障与提升的任务之一,要“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反复强调残疾人教育。聋人高等教育是残疾人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与聋生接受教育息息相关的高校,不论是在传道授业上还是提供支持服务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在残疾学生中占比较高、数量较多的聋生提供支持服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国家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要求,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目前国内各高校对聋生提供的支持服务较为分散、孤立,较为完整、适用性较强的高校支持服务体系尚待确立,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相关研究与探索。在聋人高校支持服务的建设过程中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尝试与各高校联合探究与实践,将会对聋人高等教育的推进大有裨益。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Z].2014-01-08.
[2]张雪慧,韩梅.我国聋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现状及完善[J].绥化学院学报,2013(4):59-62.
[3]王珍珍.中州大学聋人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3(3):91-94.
[4]张诗晨.聋人高等全纳教育视角下全纳学校的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5]姚登峰,滕祥东等.无障碍理念下聋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10):27-29.
[6]刘金荣.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体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71-1275.
[7]曹宏阁.聋人高等全纳教育中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180-181.
[8]余慧云,韦小满.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4):66-69.
[9[9]Edward A.Marlatt. Practical knowledge storage among preservice,novice, and experienced educators of students who are deaf and hard-of-hear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04,(2):201-214..
[10]孟繁玲.论创建普通大学校园里的聋人无障碍环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89-90.
[责任编辑 郑丽娟]
Study on Supporting Services and Optim iz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Deaf Colleges
Zhang Jingyuan1Han Mei2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
In order to make the deaf college students enjoy higher education fairly and fully,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disabled persons,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llege’s construction of support services.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 few of colleges about the current domestic recruit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the deaf students',found that there’re different problems on different levels in those colleges,and accordingly putting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for deaf students such as the learning support,teachers'support,the support environment,commun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support services and so on.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learn from good experiences,jointly explore and consummate the support services,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deaf.
deaf;college;supporting services;optimization strategy
G762
A
2095-0438(2017)04-0044-04
2016-12-17
张靓媛(1991-),女,河北唐山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韩梅(1964-),女,河北秦皇岛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聋人高等教育。
2016年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全纳教育模式下听障大学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研究”(YB-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