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张兴花
摘要:基于认知过程分析小学教學探究问题的设计过程,这样将会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小学教育的方式及教学内容更加呈现出生活常态化。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教学过程为基本依据,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小学教育中。
关键词:认知过程 小学教学 问题设计 应用过程
一、小学教学探究模式的基本概述
(一)模式的内涵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配合着教师们的指导过程,让学生们通过自主的学习及探究问题的过程、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有个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是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中最为显著的要点。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是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一致的教学模式,通常涵盖了五个环节的内容,也就是情境教学、启发式思考、自主交流探究、协作学习及总结提升。这五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全方位的引导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并且为他们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创造了优质条件。
(二)问题的类型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与具体的教学方式,专家学者有目的的进行了研究,因为他们所研究的背景存在差异,使得问题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专家学者指出,提高学生们探究问题的训练方式,可以通过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头脑风暴的激励及小组讨论等形式得以实现。也有专家学者提出将值得探究的问题作为高级问题,不值得探究的问题成为低级问题等。这种多分类的探究问题给设计的过程及应用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探究问题设计的主要依据与原则
(一)依据
在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是创新教学的重要基础,探究问题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来判定,强调设计的过程应该借助于普遍的问题展开,同时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积极推动学生们勇于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且教师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小学教学探究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心理结构及思维方式等内容,针对问题的设计过程,结合着小学教学问题解决的认知框架,为探究问题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的思维主要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循序演变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他们这种思维的转变过程主要是与感性的经验及直观体验相关联。
(二)原则
1.主体性。小学教师在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并且应该有目的的进行深刻的认识,对小学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启发式引导与教育,使他们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2.科学性及教育性。小学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树立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各方面的发展规划都应该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并且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明确的教学方向指导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创新性。在设计相关的探究问题时,应该重视创新的价值,不仅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上讲求创新,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创新,使当前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三、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教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们在引导着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时,应该将探究问题设计的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设定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罗列出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且做到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让学生们可以在小学教学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同时激发出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重视引导与启发
教师们为了实现教学的目的,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们遇到不理解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们应该适当给予点拨,并且引导着他们进行合理的探究过程。
(三)开放课堂教学,提倡合作探究
教师们应该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并开放教学课堂,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与实践来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且根据自己获取的结论进行阐述;在课堂上,教师们应该引导着小学生主动交流自学的成果,并且积极的融入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还应该将传授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使他们可以在单一的思考中去结合求异性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8):101-107.
[2]汪奇.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0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