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情境下“浸润式”阅读的有效策略

2017-03-30 09:25朱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朱伟

[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浸润式阅读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择适切的主题,创设合理的情境,以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交流分享、思辨提升,通过浸透着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作品熏染学生的心灵,逐步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浸润式阅读;主题选择;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语文卷中,阅读理解题占的分值基本上都在30-40分。有人曾断言“得阅读者得天下”。而事实上,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大多数师生头疼的问题: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不好教;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不好学;师生忙忙碌碌辛苦三年,阅读的成绩却难有提高……

因此,我们尝试开展主题情境下“浸润式”阅读教学的研究,逐步通过“主题引读”、“随性自读”、“任务导读”、“互助辩读”“项目研读”等五个环节,着力构建以学生的“读思说辩”为一体的阅读教学新范式。

一、以“主题引读”提举纲要

【案例一】七年级调查问卷(部分)

1.你经常阅读哪些课外读物(可多选)____

a.文学名著 b.教辅资料 c.青春文学 d.网络小说 e.童话动漫

2.你喜欢阅读哪些主题的书或文章?(可多选)____

a.校园生活 b.神魔科幻 c.民俗风情 d.自然风景 e.人间真情

3.你喜欢阅读哪一类写法的书或文章?(可多选)____

a.随笔式 b.说明类 c.议论类 d.诗歌类 e.抒情类

4.……

初中学生阅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课内外读物不仅量大,而且内容繁杂。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广泛阅读又不至于茫然无所从?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我们在实施阅读教学前,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海选”学生所喜欢的阅读主题,然后结合教材单元要求,在七八两个年级确定每个学期四项阅读主题,以此引领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向。例如:七年级上学期有金色年华、多彩四季、童话世界、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下学期有民俗风情、幸福生活、人生感悟、名著阅读(《西游记》)。这种带有指向性的主题阅读,雖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阅读的乐趣,但是由于阅读主题相对比较宽泛,学生依然有很大的自主性选择权。

主题阅读便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也便于教师利用课内外读物的关联性,在共同的主题下进行深入有效的研讨和交流分享,促成语文课堂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彩,推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同时,学生的主题阅读需要教师共同参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主题阅读倒逼着教师也要深入阅读,使“师生共读”成为一种可能。

二、借“随性自读”张扬自我

【案例二】“老师,上周你让我们自己选择一两篇近现代的著名写景散文,我找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在阅读之后,我觉得朱自清描写出了月夜下荷塘朦胧的美,但他在文中流露的感情不太好理解……《海滨仲夏夜》除了描写落日和傍晚时分沙滩上景色的变化,更多写的是人们享受劳动之后的幸福感……我觉得散文都是在情景交融中反映出作家内心独特的感受。”

——摘自苏教版七年级(上)散文单元教学前的阅读交流

“随性自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新课教授之前,让学生在一定的阅读主题下自主选择同类文章自由阅读的过程。这与我们经常说的预习有根本性的区别,课前预习往往从课文本身出发,带着明确的针对性,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为目的。这样学生虽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但却破坏了课文的神秘性和新鲜感,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纠结于课文之中,更容易给学生带来误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先由教师选择一些与课文同一主题的资料,也发动学生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同主题的资料作为补充,构成一定量的基础性阅读文本,再按照“阅读指南”的要求广泛阅读。我们认为初中生在进入课堂时,其本身就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带着自己的经验来学习当前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有差别的。“随性自读”进一步丰富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使每一个学生对这一主题下的文本有自己独到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既可以与课文学习内容形成呼应共鸣,也可以引出差异比较。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在文本自读后的收获决定了接下来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选择和阅读指南的设计,引导学生能真正沉下心来阅读。

三、用“任务导读”突破难点

【案例三】《春之怀古》是一篇贮满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前面6小节除了个别句子,都在利用多种手法展现一个仪态万千的春天。优美流畅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描写把人们带入一个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美妙境界中。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散读,读完后请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的?2.作者给我们营造一个怎样的春天?3.作者在描写中通过什么方法,把无形的春天写得如此精妙?

——《春之怀古》阅读教学导读要求

正如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所说:“语文课堂要有语文教学的味道,不能没有读书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当他在朗读课文时,必然带着自己的经验,凭借自己感受,在课文的情景中,感知内容,品味语言,吸收营养,体会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只要读熟了,读透了,那么教师只需帮助梳理思路和结构就行了。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就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读懂读透文本。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认知,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学习状态,但课堂教学是受到时空的约束和限制的。因此,对学生的课文阅读需要通过更明确的任务加以规范、驱动和疏导,让文本阅读上升为任务明确,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果、有评价,能长期持续发展的学生研究活动。通过这些预设的导读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比较全面理解文意,突破难点,而且能对自己原有的认知和观点完成提升和再认识。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生成新问题,引发新热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和问题难易程度灵活应对。

四、让“互助辩读”启迪智慧

【案例四】“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通过大量的描写展现了小石潭清幽的自然风光,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而变化,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组长负责分工,并主持讨论活动→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苏教版八年级(上)《小石潭记》课堂教学实录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讨论思辨、交流分享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确定讨论主题后就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要求每一位组员都有分工,利用学生知识与技能上的差异,通过“自助式”和同伴互助式的方法,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和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另外,课前“随性自读”产生的认知、观点在这里就有了检验和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辩论甚至争论中交流与分享,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且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认识,加深体验、升华情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文是我的文,想是我的想”的最深切感受,才能让学生一直保持长期阅读的内驱力。

另外,学生课堂上开展“互助辩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还要通过课堂反馈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還要在课后以书面或网络形式给学生解决疑难的机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从更新更细的角度解读文本,更为不同层次学生自主性学习拓展了交流的途径。

六、引“项目研读”拓展思维

【案例五】同学们,这两周我们共同学习了《孔乙己》《范进中举》《窗》《变色龙》等四篇中外小说,每位同学又自选阅读了两篇小说,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小说是通过哪些方法塑造人物鲜活个性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讨论,再结合阅读理解写出自己的收获。每组还要选出一两位代表交流……”

——苏教版八年级(上)小说单元研究性活动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但同一阅读主题或者同一体裁的文章在情感的体现、人物的塑造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会读一篇文章不是目的,举一反三的读通一类文章才是阅读能力提升的有力佐证。

“项目研读”做的就是这一步工作,在每一阶段的阅读之后,选择某一个角度,组织单元研究性活动或者主题深化阅读活动。通过小组分析讨论,突破单一文章的局限,发掘每一个主题中共性的阅读收获,无论风格各异的写作手法,还是精巧灵活的结构设计,都能带给学生们深入的思考,有利于精细化阅读的展开。在全班交流中,不仅能分享他人的阅读体会,强化自己的理解,修正和提升阅读体会,而且在整理成文的过程中,用实践检验了自己的收获,为自己以后的作文和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项目研读”也可以给读后感和评论性写作带来丰富的资料,改变这类文章空洞浅薄的现状。同样,这种“以读促思,以思助写”的方法,使阅读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大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

总之,我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为读而读”,要让阅读过程有一定复杂性,像“抽丝剥茧”一样层层深入,才能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让他们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出发,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由浅入深地感受文字的魅力,拓展想象的空间,体悟作者的情感,形成自我的认知,并充分利用课堂互助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促成教学方式的更新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