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7-03-30 07:54黄敬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创设情境

黄敬新

[摘 要]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构思和设计。以一节高中历史课为例,从了解学情、创设情境、优化语言、探究学习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打造出一节高效课堂,让历史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凸现历史魅力,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了解学情;创设情境;优化语言;探究学习

犹如造大厦要先设计模型和蓝图一样,有好的教学构思和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常常是殚精竭虑、反复推敲。经验告诉我们,一堂好课的设计,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是不行的,必须从了解学情、创设情境、优化语言、探究学习四方面入手。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课《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例,谈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深入了解学情,找准教学切入点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要使自己所上的课有魅力,令学生喜欢,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状况,从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呢?笔者常用的做法是在新课前弄清以下问题:(1)学生对新课程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2)学生对新课程教学目标解读的程度如何?(3)提前布置的预习中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理解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讲授?

笔者在设计《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课时,事先深入了解学情,结果发现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关于西欧的历史知识,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进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大多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做了课前的预习,理解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第七专题,第二册第五、第七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明确将要学习的西方人文精神发展演变的历史,要跟同一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掌握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程度稍差的学生对此却感到困惑。根据这种情况,笔者把教学切入点定为“一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已经学过的必修一的政治制度史、必修二的经济制度史和正在学习的必修三的思想文化史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思路,就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它既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教学重点突出,又能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新理念。

二、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习内容

新课标提倡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创设的情境帮助学生学好历史,促进学生用历史的视野关注情境,使情境为历史三维目标的学习提供平台。为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求的热情,从而引起学生连续不断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课第一目“智者的启蒙”时,笔者先解释智者的概念,即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雄辩术就是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学生一听马上就来了兴趣。接着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古希腊,公民遇到任何麻烦几乎都要涉及官司诉讼,因此口才显得非常重要。智者收费授徒,注重功利。当时有位智者就被自己的学生告上法庭,控诉其收取的学费太高。这位智者自信地告诉朋友:无论如何他自己都应是胜诉者。朋友问为什么,他答:如果法庭判我胜诉,自然说明我收的学费合理;如果我的学生在法庭上把我驳倒,那也说明我教得好,他就更应该付给我这么多学费!讲到这,自然能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他们就会好奇地问这位智者是谁,笔者先卖了个关子,接着学习智者运动的发生原因、内容、言论特点。最后重点学习这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学习他的核心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悬念就解开了,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这样对平淡、枯燥的古希腊哲人的思想文化内容增加几分亲近感,学生就会被历史情境创设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语言,引导思维方向

比利时学者G.德朗舍尔说:“在我们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做的全部事情。”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让优化语言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发挥自己的才智。

在一次兄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笔者在教学《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现在的西方国家,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科技领先,拥有悠久的思想文化。然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有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同学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学生齐声回答。这样导入新课很快就把笔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这为下面四十几分钟的教学打开了顺畅之门,充分体现了优化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用教师要用商量的语气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一起来探究,好吗?“谁愿意试一试吗?

”“哪位小老师先来说一说?

”“不要着急,慢慢说。”这种带有激励性、引导性、商量性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能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提高。这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在历史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理念,从而使历史教学过程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凸显历史魅力的过程。

四、提供思考空间,开展探究学习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总是放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只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却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过程的指导。曾经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学生的‘再加工再创造是学习历史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置身于求知探索的学习体验中。

比如在讲完《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课第一目“智者的启蒙”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以下学习思考题:你怎样理解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与以前的哲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几个胆大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万物的存在形态与性质在于人的感觉。它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学生回答得太好了,笔者不断地用大拇指表扬他们。教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查找课文相关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思考,学生会有更多发现,也很有成就感。

又如,笔者利用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画像,在介绍完他的生平后话峰一转:与他同时代的东方也有一位杰出的智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谁呢?笔者话音刚落,学生们齐声回答:孔子。由于教学时间关系,笔者点到为止,说感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多方面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这样巧妙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自然对探究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以上几种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可以针对一节课,也可以针对一类课。让学生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去体会历史,展望未来,收获更多的成长,成为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的不懈追求。

[ 参 考 文 献 ]

[1]陈志萍.体育教学语言在课堂运用之我见[J]

.新西部,2007(5).

[2]骆成飞.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5).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创设情境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