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公开课《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考

2017-03-17 07:15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中学王海燕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根号课例椭圆

☉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中学 王海燕

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公开课《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考

☉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中学 王海燕

近年以来,以公开课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异常繁荣,业已成为一线教师投身教研的良好平台.近日,笔者在一次市级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一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公开课,任课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了椭圆方程的基本形式,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领略了椭圆方程显现出的对称美,使笔者深受启发,同时也促使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反思.本文结合笔者的思考,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为切入点,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对课例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

重知识、轻能力曾经是教育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一,在此背景下,广大数学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数学为什么而教?”的追问,并达成了“为思维而教”的共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设计的焦点问题,通过对课例的学习和思考,笔者认为,就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课例还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一)认知水平的分类

根据美国学者莫里斯.L.比格等人的观点以及对数学教学现状的考察,顾泠沅等学者认为,从教学结果角度可以对课堂教学做出两种标记,即记忆型和理解型,不过记忆和理解仅仅是教学认知水平标尺上的两个点,实际的课堂教学要复杂很多,从记忆到理解的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也逐步增加,学生活动由被动转向主动的探索.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的认知水平分为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和探究性理解水平,其中记忆水平的课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事实材料,而解释性理解水平是指由教师变换各种角度进行讲授、解释、说明,设计各种例题和变式,使学生领会知识的本质,或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数学解题方法归类.探究性理解水平的课是指教师促使学生积极卷入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活动,在新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二)课例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

就课例《椭圆的标准方程》来看,应当说任课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水平,比如在推导椭圆方程的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提出问题:“你认为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比较合理呢?”就是一个很好的设问,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如果此处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和更深入的引导,这将是一个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教学片断.但是就整体而言,课例存在学生认知水平下降的问题.

1.关于椭圆标准方程推导方法的选择

教学片段: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知道如何求曲线方程呢?

生:按照建系、设点、限制条件、代入坐标、化简、验证的步骤!

师:很好,我把它概括为“建、设、现(限)、代、化”!是不是更好记了呢?

生:(异常兴奋地)好记!

师:好,下面我们按照这个步骤来求椭圆的方程……

毫无疑问,这句精彩的概括令学生记忆深刻,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就按部就班地以“建、设、现、代、化”的步骤展开,学生对椭圆方程的推导方法缺乏必要的思考,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老师告知的方法,虽然随后的推导过程中某些步骤有解释和探究的成分,但就整体认知水平而言,有明显的记忆性水平的特点.

授课老师上述的引导过程局限了学生的思考,笔者以为,如果能够让设问更具开放性,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更为开阔.例如,可以将设问改进为:

问题:假设P(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如何根据椭圆的定义得到x与y的关系?

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开阔一些,除了课例中提供的方法之外,还可能发现其他的更简洁的方法,例如:

推导方法1:设|PF2|=r,则|PF1|=2a-r,

由余弦定理知,|PF1|2=(2a-r)2=r2+4c2-4crcos θ=r2+ 4c2-4c(c-x),

2.对教材推导方法的改进

众所周知,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椭圆方程的推导方法就是按照“建、设、现(限)、代、化”的步骤进行推导的,由于在方程的化简过程中为了去掉根号,需要两次平方,运算量极大,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但是这一难点也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提高认知水平的机会.我们先看看上述课例中授课老师的处理:

教学片段2:

师:将|PF1|+|PF2|=2a坐标化,我们得到了=2a,如何化简这个方程呢?

生:两边平方!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两边平方可以去掉根号,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两边平方一次能否去掉两个根号呢?

生:不能,还有一个根号.

师:A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剩下一个根号怎么办?

生A:再平方……哦,不!太麻烦了……

师:大家说,再平方能去掉根号吗?

众生:可以!

师:虽然这样作运算量较大,但是我们有没有信心克服这个困难呢?

众生:有.

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化简,我请一名同学来板演……

在本片段中个,教师对方程的化简方法进行了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两次平方去掉根号.笔者以为上述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掌握这种方法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但是,当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推导结果之后,教师的处理又一次丧失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机会.

教学片段3:

师:我们的同学运算水平真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看到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地化简出最后的方程,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做完,请这些同学课后把它完成!下面我们来看我们得到的这个方程的形式……

上述片段将椭圆方程的推导方法局限于教材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以为,在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运算水平之后,应该进一步地追问:

问题:刚才的推导方法运算比较烦琐,导致这种烦琐运算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办法进行改进?

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复杂的运算是因为等式中有两个根式,如果只有一个根号,那么化简就简便了,如何把两个根号“分开”呢?结合定义式|PF1|+ |PF2|=2a以及等差中项的知识,学生不难想到以下的方法:

推导方法2:因为|PF1|+|PF2|=2a,所以可设|PF1|=a+d, |PF2|=a-d.于是

设b2=a2-c2即得

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了参数d,回避了教材方法中繁杂的化简过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我们一般称为“参数法”,学生并不陌生,同时,对于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有了等差数列的知识背景,也并非难以想到.特别是上述的追问,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总结,善于思考的习惯.

3.关于课例中教师的设问

课堂设问是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由于学生的反应和教师设问同属一个思考力水平,所以,课堂设问是维持学生合理思考力水平的基本手段,但是根据笔者的了解,课堂上“随意问、满堂问”的现象确实存在,课堂设问缺乏对认知水平的思考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笔者以为,克服课堂发问的随意性,编制认知水平合理的问题是维持课堂教学认知水平的重要前提.

就笔者所见的这节课例而言,教师一共提出了7个问题,就认知水平而言,有三个问题属记忆水平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就可以作答,并不需要思考,两个问题属于解释水平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的情景,思考后作答.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这本该是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但正如前文所述,教师有意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向以“建、设、限(现)、代、化”为程序的直接法,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下降,而随后教师又将推导过程通过几个子问题进行引导,这种“小步走,多铺垫”的处理,为学生的推导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使得推导过程能够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进行,但从学生认知水平来讲,这一做法使得学生的思考力水平进一步下降,本该是需要思考甚至探究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使得学生的思考变成了填空式问答.

4.关于课例中教师的理答技巧

恰当的设问仅仅是维持合理认知水平的前提,但是当学生对问题给出回答后,教师的反应也就是理答技巧同样重要,因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往往会有差距,特别是学生的回答可能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适当的回馈.一般来说,教师的理答内容主要包含:鼓励和评价、归纳答案、匡补探究、合理追问这几个方面,其中的匡补探究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而合理的追问往往能起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作用.

课例中教师一共处理了19位同学的回答,应当说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和鼓励,也能适时总结学生的答案,也有恰时恰点的追问,师生互动频繁、气氛热烈.但是有些问题的回答有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当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除了鼓励外,更要注重理性分析,指出优点和缺点,并通过追问维持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认知水平.在此笔者举两例:

先后有两名学生做出回答,学生B直接平方,学生C先移项后平方,但是教师的回答都是对学生的化简“功夫”进行了赞赏,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追问,对两种处理方法的优劣没有具体分析,

问题:如何建系比较好?

应当说这一个问题具有探究性,是一个好问题,学生D给出了合理的答案,但是学生的回答仅仅是根据对称性提出的猜想,在方程没有推导出来之前,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其建系的合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得出椭圆标准方程之后,追问:“如果椭圆的中心不在原点,其方程有何变化?”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将原点放在椭圆中心的合理性.

二、几点认识和思考

通过以上课例的研究和思考,笔者以为,就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学生认知水平下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维持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实应该是数学教师应该努力达成的目标.

1.认知水平下降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课堂教学的三个认知水平来看,记忆水平的课思维层次低,但是数学知识也需要记忆,所以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而解释水平的课应当是大多数教师追求的目标,因为把知识讲清讲透是教学的基本追求,但是解释水平的课也有不足,往往过分依赖已有的解题模式,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创造,所以还要在达到解释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探究水平的课.但是从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以下两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1)本该是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却将其下降为填空式问答,或者通过记忆解题模式并结合习题的反复演练进行巩固,学生的思考力水平明显处于低层次.

(2)本该是探究水平的课,却由于教师过多的干预,引导,失去了探究的意义,“表面上在探究,实际上在讲解”,认知水平下降.

2.如何维持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数学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具体的认知活动使得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提高,而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认知活动的水平,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思考,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课堂设问要关注问题的认知水平,使其合乎教学目标的要求.

(2)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脚手架是必要的,但过多的铺垫和干预会降低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往往会有差距,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符合教师的期望,特别是学生的回答往往缺乏必要的探究,有些答案甚至是通过猜测得出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水平就需要教师通过追问来提升和维持.

(4)教师要有合理的理答技巧,除了给出必要的鼓励,还应当给出理性的评价,从数学的角度评价学生回答的优劣,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1.王克亮.在教育价值的视角下设计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12).

2.顾泠沅.《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根号课例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实数”检测题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课例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揭开二次根式双重非负性的神秘面纱
“实数”易错题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