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利
以道德养成序列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王日利
核心素养理论要求育人教书,德育为先。而道德养成序列化教育是教育者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和道德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前后相承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对学生进行道德知情意行养成的核心素养教育。庄河市第七初级中学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德育重点,开展卓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加德育养成在学科教学中的目标地位,营造校园德育文化,改变了班会的一言堂模式和课外活动的无序无目的性的状况;通过组建社团培养学生特长,培养具有正能量的“七中”学子;通过设置德育序列,部署德育工作,实施差异化德育,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促使学生自觉践行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 班会形式以道德体验为主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将主题班会作为道德养成的主要活动载体。班主任按照德育序列的周主题,预设班会活动形式,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环节和能够触动其内心反省的内容,将道德说教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性活动。班会采取诗朗诵、讲故事、读作文、辩论等形式,取代教师的满堂灌,寓教于乐。同时,教师也不能把班会设计和组织完全放手给学生,而自己却垂拱而治。学校要求教师始终在场,表态发言,其观点要凝练,主题要深刻,以便及时解决德育难题。
(二) 课外活动以道德体验为目标
学校以校园为单位,将课外活动作为德育养成的主要课外形式。课外活动是紧继班会之后的德育辅助措施。学校在主题班会周之后,安排相关主题的课外活动,强化德育效果。课外活动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按照传统节令安排德育活动,与班会遥相呼应,使学生之间形成德育互动。课外的组织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比如朗诵、演讲、作文、摄影、板报设计、歌舞表演或体育比赛等。有时可以配以相应时节的班会主题,比如每年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学生重温入团宣誓,进行五四精神系列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学期为了辅助安全主题班会的德育效果,学校还要开展防震宣传周和消防安全周活动,定期举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安全意识。
(一) 学科教学重视德育目标的设计
学校强调和督促学科教学必须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把立德树人放在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坚持德育为先;把学科教材中适于挖掘出来的德育资源加以整合,坚持每个科目每节课堂都在育人教书,为道德养成持续加力。教师仔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在本学科的德育表现,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具体办法;适时督教骄傲的学生,防止其恃才傲物,放松学习;及时鼓励学困生,激发其学习兴趣,重建学习自信。学校要求教师把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课前预设的必备内容,使其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养正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学校要求各学科统筹协调,互相渗透,促使学生在形成全学科终身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自身的德智体美劳。
(二) 校本教材注重德育素材的挖掘
学校鼓励教师编写适合乡土乡情的校本教材。我校地处城乡交界,位于黄海之滨的庄河市静脉经济区内。该地依山傍海,自然人文景观优美,农林牧渔业历史悠久;厂房林立,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在此交锋,多元思想冲击传统农业和海洋文化。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立足和发掘家乡的德育资源,抓住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启发性的德育素材,使得德育养成生活化和现实化。
(一) 培养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学校尊重学生的多元发展,组建学生社团,安排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负责指导,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校通过活泼热烈的社团实践,育人养正。学生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异彩纷呈,其中体育社团组建了排球、篮球、足球等活动小组,锻炼学生的体魄和忍耐力;田径队多年来培养了很多国家、省市级的优秀运动员,在历年庄河市教育局组织的大型运动会中名列前茅;戏剧社、书法社等社团在多次市区大赛中成绩斐然;写作社团也已有多篇文章已付铅印,见于期刊。我们通过社团活动,不但让学生扬长避短,学有所长,给学生以未来的希望,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德育养成的良性发展。
(二) 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校训育人功能
学校邀请有识人士精心设计校徽,让其上面印有“责任、诚信、博学、健美”的校训,昭示学校的育人理念。所谓责任,就是立德树人,培养能担当、有作为的人;所谓诚信,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理性;所谓博学,就是谦虚善学,多元发展;所谓健美,就是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既要追求身体外形的美,又要追求心灵内在的美。
学校在教学楼走廊悬挂历史文化名人的肖像和名篇名言,为学生塑造道德榜样,突出人格的影响力量,激发学生人格理想和发展愿景。学校制定德育量化考核标准,每两周一次按照“感恩奉献星”“文明守纪星”“责任自强星”“卫生环保星”“安全自护星”五个方面,对学生德育养成进行过程性评价;利用光荣榜,张贴获得最好成绩的道德标兵和三好学生的照片,使历史名人和学生榜样交相辉映,合力倍增。学校以校训为指向,以学生德育养成为对象,以促进习惯养成为评价,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学校将道德养成的知情意行分成三个阶段。由于初一阶段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养成,所以学校主抓道德养成的规则教育和习惯培养;初二学生智育成绩两级分化,加之步入青春期,情绪冲动易怒,叛逆感增强,学校主抓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学习情绪的自我调控;初三学生基本已经能够分辨是非,所以学校主要引导学生履行道德行为。
学校把德育养成的内容分为五大主题:责任、文明礼仪、感恩、安全、环保节约。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比例制定三个年级上下学期的具体德育主题和内容,每学期统一布置主题班会共16节,确保班会不被占作他用。学校按照不同时节和德育层次,细化和落实以上五个主题的养成教育,给学生以真实的道德体验。学校反对道德的抽象说教和强制灌输,对具有不同道德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道德引导,而非道德绑架。学校允许道德观念的相互碰撞,严禁对人格尊严的侵犯,防止学生备受拘束之后,视教师如寇仇,视学校如囹圄,阻碍德育养成的任务序列的相继完成。学校按照年级安排德育内容,不但关注的是学生德育发展阶段的相对统一性,还更多关注学生道德养成发展的相对差异性。学校针对不同情境,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联动,将科任与班主任形成沟通配合模式,将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积极合力,旨在在尊重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个别教育和引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
道德核心素养是初中生面对社会和未来必备的人格素养,它将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学校在经历了德育养成理论和实践的多次飞跃之后,发现德育的关键在于养正德行。学校把德育视线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超越初中学段的自我限定,根据各年级的德育特点,制定相应阶段的养成教育内容和深度,塑造学生终身优良发展的可能性,使德育成果最终落实在学生习惯性的道德行为上,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形成养成教育理念的自我验证和举措创新。
(作者单位:庄河市第七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