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教育:一种传播正能量的教育形式

2017-03-11 18:36寇秋霞
辽宁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参与者仪式集体

◎寇秋霞

关注

仪式教育:一种传播正能量的教育形式

◎寇秋霞

课堂闲暇问及学生,校园生活中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学生们一脸茫然。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是在学校度过的,精彩的青春时光也留在这里,难道就没有什么可怀念的吗?作为校园生活的参与者,我顿感教育的失败。我们置身在纷繁的社会中,校园每时每刻都和这个多彩的世界发生着联系;我们徜徉于馥郁的文化长廊之中,分分秒秒都为那些文化元素而感动流泪。这样的校园生活,为什么没有被擦亮,没有被铭记?我感觉,我们的教育缺少一种入驻学生的心灵形式,这就是仪式教育。

一、仪式教育的内涵

(一) 仪式教育的定义

仪式教育并不是什么新型模式,它古来有之,在现代教育中也从未缺席。仪式,原是“典礼的秩序形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的活动。仪式把人的内在情感通过外化形式表现出来,并使其与其他个体进行分享,从而让人获得安全感和神圣感。从社会学角度上讲,仪式可以确定个人身份和集体认同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仪式可以让个人生命划分节点,给绵延的时间赋予意义;从人类学角度讲,仪式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关于重大性事物的形态,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传承载体。

同理,仪式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承载文化传统的程序或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承担对学生身心进行培养的责任,德育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仪式教育因为其固有的特点,则成为了学校德育的载体,也上升为学校自身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

(二) 仪式教育的内容

仪式教育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政治性仪式,如升旗、入团;纪念性仪式,即纪念重大事件或重大人物的仪式活动,如校庆;通过性仪式,即标志身份角色发生变化的仪式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礼;竞赛性仪式,即具有竞争比赛色彩的仪式活动,如军训、辩论会、运动会;日常性仪式,即具有仪式意味的活动,包括集体形式的上下课仪式、座谈会、班会,也包括个体形式的礼貌问好。除此之外,有的学校还有一些自创性的仪式,即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或本校历史传统而展开的本土文化仪式活动。

二、仪式教育的引导效应

(一) 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新时期的人才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具体是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等。

学校仪式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在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促进主客体精神交流、实现受教育者对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的内外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良性运转的学校既是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有效性建设的有力保证。

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仪式为例,该仪式能迅速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当红色的国旗、嘹亮的国歌、统一的着装等元素极大地刺激着参与者的视觉、听觉时,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也回响在参与者的脑海中。学生的国家观念、爱国主义情感由此被激发,使之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欣喜祖国日新月异的繁荣,承担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产生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感受。

(二) 强化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群体仪式作为一种集体教育形式,其对内整合功能是以个体积极、自觉地对组织规范与价值的认同为基础的。集体教育使集体成员维持一种积极的心理动势,表现在集体奋斗目标、理想、精神面貌、行为规范、舆论、集体风气等方面。集体心理能形成一种集体压力,即一种群体感染,能在日常生活和德育中积极推动着团队成员对某一价值的认同。

例如高考百日誓师仪式,学生们有着共同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他们在榜样的带领下,重温自己的角色,明确人生的目标,励志埋头苦干,相互比赶帮超。奋斗精神在这时得到强化,使学生不怕吃苦、勤奋向学的正能量迸发出来。因为,学生们都是有着同一种担负的责任人,都处在改写人生篇章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家需要拧成一股绳互相鼓励、坚持到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无限的可能。

再如军训,统一的服装、整齐的步伐、一致的口号,使参与者形成一种服从命令、团结协作、不怕吃苦的意识。这种群聚色彩的仪式,让参与者处于一种集体共鸣和体验共享的状态中,从而达到了集体教育的作用。学校仪式教育通过在孤立的个体间建立有形或无形的联系,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三) 传承校园的文化精神

仪式既是文化的结果,又是文化的传承形式。参与者身处其中,感受和体验着特定的文化。学校仪式所负载的特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校园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定的仪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文化建构。学校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颁奖典礼等,都透射出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气度,包含着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办学思想的诠释、对学生成长的期待。

如运动会仪式,一个成功的运动会仪式一定给予运动员勇敢、拼搏、竞争的精神。身处其中的人,一定能感受到责任、荣誉、庄严和秩序。每一个奖项都能凝聚人心,引发集体的共鸣。这一学校仪式虽小,却使奥利匹克文化和体育精神得到传播和继承。

再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各种仪式,书画、舞蹈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熏陶,也对学生进行了文化教育,达到传承的目的;而艺术节仪式的指导思想、组成要素、举办方式,作为学校自身文化,闪耀着其独有的魅力。

三、仪式教育的核心思路

(一) 明确教育目标

筹备和策划每一次仪式,我们都需要明确教育目标。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问题决定了仪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参与者决定了仪式所能达到的效果。我们要善于运用仪式的力量去帮助、影响学生,去尝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因为,学校仪式承载着育人的作用,目标定位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仪式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校发展的基本特点,把每一次仪式视为积淀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精神、促进师生成长的重要平台。

(二) 构建文化内涵

每一个仪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仪式中有许多必不可少的程序和符号,需要结构清晰、设计合理。从整个过程来看,仪式需要起承转合,中间必需安排一些特殊的礼仪,用来指导学生身心进入一个新的状态。这些细节或符号往往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可以调动在场人员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当然也增加了仪式的文化内涵。所以,组织者要有创新精神,依托于强大的文化背景,从细微处着手,改进仪式的举办方法和组成要素;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使学校仪式成为激励成长、提升智慧、凝聚人心的契机,成为感召、震撼学生心灵的学校文化符号。

(三) 注重个体体验

学生作为学校仪式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仪式教育的对象。学校在设置各种仪式时,要明确学生在仪式中的角色,考虑不同学生个体在同一仪式中产生的不同心理体验,从而更好地举办每一个仪式。

仪式是一种形式,但不能流于形式。学生不是“鼓掌机器”和“局外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应得到释放。学校应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要关注学生在仪式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更多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仪式活动中来。

仪式是有程序的,但不能程序化。仪式通过规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参与者在强大的感染力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某种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从而使思想教育发挥功效。所以,仪式在举行过程中要考虑对所有参与对象的适用性,对所有参与对象的影响力,让教育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美好的时光是短暂而珍贵的,仪式带给我们的震撼是回忆里永恒的篇章。为了每一段青春岁月里的美好,我们需要仪式教育,需要学校仪式教育为我们划分节点、雕刻时光、铭刻岁月;需要学校仪式教育将我们的个体生命情感体验和时代接轨;更需要学校仪式教育在我们人生的情感低谷、迷茫徘徊时刻传送温暖、传递正能量。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定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参与者仪式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警犬集体过生日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