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言 助力教学

2017-03-07 05:47张晓燕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

张晓燕

摘 要:在粤方言區从事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化“语言障碍”为更有效教学?在研究粤方言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拟从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及普通话语音教学三个方面,去探究粤方言的巧用及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粤方言;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普通话语音教学

在粤方言区教语文的确是件难事:一定程度上,学生长期养成的语言表达习惯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现代汉语词汇量。表现在语文学习中,姑且不论课堂发言的口语表达有欠规范,仅就书面表达而言,对于拼音辨析题型相当部分的学生永远懵懵懂懂,同时在写作或者阅读表述题中,普遍存在表达不规范、方言词汇屡见不鲜的现象。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深入去研究一种方言,就会发现方言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善加利用,扬长避短,能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发挥有益的影响。

粤语方言用字指的是在粤语地区通行的记录粤语方言词的方块汉字。粤语方言用字可以分为五大类:古本字、训读字、方言俗字、借用字以及方言同音字或近音字。

从粤语方言用字的使用情况看来,虽然其中的古本字和训读字相对稳定,但方言俗字、借用字和方言同音字、近音字的使用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无疑给汉字的规范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粤语方言用字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障碍。但在粤语方言区内,我们发现,粤语方言用字不仅使用非常广泛,并且,尽管有一些方言字和方言词由于时代环境的迥异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社会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新词语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甚至有些方言词由于使用广泛、生动形象,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而逐渐转化成为普通话词汇,而使普通话词汇日益丰富和发展。由此看来,对待粤语方言用字,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尤其在粤方言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方言用字的发展演变,进而在教学中适当扬弃、因势利导,借助方言用字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说来,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留意以下几点:

一、借助古本字等方言用字保留古汉语语音语义的优势,夯实文言文及古诗词教学的基础

粤方言保留了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古语词,这些堪称古语词化石的词汇依然活跃在方言区人民群众的口语中,教学中若能加以利用,无疑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木兰诗》时,有这样一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其中“著”怎么理解?结合方言中“着衫”的词义,让学生自己推测,学生不难回答出“著”就是穿的意思。学习李白《秋浦歌》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句,这句诗不难理解,惟独“个”字难解,学生可能答不出。这时我们可以结合方言词“个边”“个度”讲解,“个”在隋唐时代已常用作指示代词,既可近指如“这,此”,也可远指如“那”,今天广州话以“个”为那(个边即那边),而湛江等地的方言则以“个”为这。因此诗句中“似个长”就可理解为“像这样长”。同样,在《观刈麦》一诗中有“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一句,“岁晏”如何解,尤其是其中的“晏”字。这时候只要老师抛出“要晏啲先送到过去”的生活例句,相信学生的难题会迎刃而解:此处的“晏”正是“晚”的意思。又如讲“销声匿迹”“匿名信”“匿”是何意呢?结合方言词“匿埋”,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它的含义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古诗文教学中往往能遇到今天粤方言中依然见到的古本字或古语词,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慧眼拾取,并配合生活实例讲授,相信以生活为外延的语文课堂更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谈笑间又令学生掌握了本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的意义。

此外,诗歌教学中,除了古语词的理解识记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粤方言较多保留古音的优势去解释押韵、平仄等语言现象。为什么有些韵脚字的韵母和其他韵脚字相差甚远?为什么有些字声调明明一声、二声(阴平、阳平)却属于“仄声”,这些现象都可以结合粤方言中古音的转变、“入声字”(入派四声)等知识加以解释。例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按照律诗“偶数句尾字要押韵,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的规则,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深”(shen)“心”(xin)“金”(jin)“簪”(zan),这四个字有三个不同的韵en、in、an,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只是生硬地解释这是由于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就包括语音的演变,那不如让粤方言区的学生直接用粤方言读一读这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粤:sam)。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粤:sam)。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粤:gam)。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粤:zam)。”这样一来,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深”“心”“金”“簪”这四个字用保留较多古音的粤方言读起来的确是同韵的,实在是“古之人不余欺也”!同样道理,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普通话或粤方言)去朗读背诵,一些使用普通话不能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使用粤方言去吟诵或许更有诗意韵味。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注入粤方言语音的要素,或许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规律性、常识性的知识,同时,鲜活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学生也更乐于识记背诵这些古诗文。

另外,在讲解对联常识时,我们会告诉学生如下规则: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依据这个规则,学生基本能应付考场上有关对联上下句辨析配对的题型。然而也有意外,比如“海枯石烂同心永结(jié)”“地阔天高比翼齐飞(fēi)”这副婚联,究竟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呢?这就涉及到古音入声字的问题,大家知道,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大致说来,现代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其实,第一、二声中,仍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古入声字,在包括粤方言在内的一些方言中仍读入声。在上面这副婚联中,“结”字就属于古入声字,所以即便在普通话里读第二声,但它依然应归入仄声,那么这副对联的正确顺序就应该是: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了解了这样的规律,粤方言区的学生在遇到对联或者诗句配对、排序的题型时,自然能触类旁通地解决了。

总之,古詩文教学中,借助方言字语音语义进行教学,使课堂更有生活气息、更接地气,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减少了许多词义的记忆负担,由此而来的成就感又可以推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的。

二、作文教学中借助粤方言用字的知识,规范作文、创新作文

粤方言区的学生习惯用方言来写信息,写日记,写作文,尤其是大量使用方言俗字、借用字、方言同音近音字,这样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至于在中考高考语文试卷上也常用到粤方言词汇甚至语法,让考官哭笑不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鼓励并提醒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对于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我们应下大工夫进行语言规范。对学生的作文中方言用字、用词、语法,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应不厌其烦地指出,并且重视作文评讲课,将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误用现象分门别类地讲解、强化。例如,提醒学生对于古语字词尽量找相对应的普通话词汇进行替代,如方言词“说话”(即“话”,名词)、“话”(即“说”,动词)、“勤力”(即“勤奋”)、“孤寒”(即“吝啬”)、“火烛”(即“火灾”)、“起屋”(即“盖房”)、“好彩”(即“幸运”)、“顶不顺”(即“受不了”)等;注意异序词的普通话表达,如“人客”(应为“客人”)、“紧要”(应为“要紧”)、“闹热”(应为“热闹”)、“挤拥”(应为“拥挤”)等;注意单音节古语词的替换,如用“便宜”替换“平”,用“享受”替换“叹”,用“憎恨”替换“憎”,用“衬衫”替换“衫”,用“监牢”替换“监”等;作文中尽量不出现方言俗字、借字、同音近音字,否则视为错别字,如“睇”“孭”“佢”“咁”“嘅”“嘢”“叻”“快趣”“嫲嫲”“枱凳”等;注意不要把粤语句子直接翻译成普通话语句以避免语法错误,如“这本书我有睇过”(应为“这本书我看过”)、“你走先,我跟着来”(应为“你先走,我跟着来”)、“行行下,见到一个乞儿”(应为“走着走着,见到一个乞丐”)、“俾本书我”(应为“给我一本书”)、“我肥过你好多”(应为“我比你胖很多”)等。

反过来说,对于粤方言中广泛使用的已转化为通用语的词汇,尤其是一些随着新事物、新概念而产生的使用频率高且有增长之势的新词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于作文中,使作文语言更活泼生动,更能表现出地域特色与情调,从而达到创新作文语言的目的,如“打的”“楼盘”“T恤”“靓丽”“搞定”“炒更”“凌厉”“接驳”“爆棚”“生猛”“炒鱿鱼”“摆乌龙”“有形有款”“一头雾水”等。这些词汇往往简洁、经济、短促上口,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又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发展方向,既准确又不影响表达效果,带有较强的生命力。当然,学生在文字表达中使用方言新词语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既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又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度。

三、借助粤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字音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升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效果

粤方言区的学生往往把粤方言的字音误读成普通话的字音,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如声调偏误(如将“馒”的声调误读为阴平或去声)、声母偏误(如“突”误读为“tè”,“无奈”误读为“无赖lài”,“妩”误读为“fǔ”,“斧头”误读为“虎头”,“僧人”误读为“增人”)、韵母偏误(如“楼”误读为“liú”,“船”误读为“chuáng”,“驴”误读为“lú”,“侄”误读为“zhé”)等等,尤其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的粤方言入声字(如“酷”误读为“hào”,“秩”误读为“dié”),这些往往是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较明晰地了解粤方言字音与普通话字音的对应关系和格局,才能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偏误,也才能真正提高语音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粤方言区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是件苦事,更是件幸事。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借助粤方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粤方言知识本身的善用,也能更有效地助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作为智慧型的教师,对于方言我们应持正确的态度。语文教学中,对于方言,我们应该善于就地取材,活跃课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化语言障碍为更有效的教学!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