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

2017-03-04 07:49罗爱群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语文素养

罗爱群

【摘 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要立足课堂,在学中教,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首先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教学;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理清课堂教学思路;立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培育和发展;立足文本,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训练这一条主线,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

【关键词】活力课堂;研究学生;立足课堂;立足文本;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在“新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上,中心鲜明地确立了“活力教育、魅力师生、幸福永宁”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活力校园的打造,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营造“活力课堂”是实施活力教育、发展办学特色的最有效的途径。当前还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的课堂,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不深入、不到位。怎样让课堂变得真实,充满活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

“活力课堂”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追求。从教学实践来看,活力课堂就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有情趣、高效率的课堂,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来实现师生生命“增值”的课堂,师生生命活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有效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

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有效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全过程优化教学、全方位激发师生活力,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创新氛围,改变学习方式,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而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其次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有效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研究学生,精心设计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挖掘文本,研究学生,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教学准备,才能在课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主动、探索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研读教科书,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精心地备课,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的课来。如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三年级的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了品读、研读和美读,让学生通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在引导解读第一次热闹场景时,先找出描写热闹的句子,再一句一句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指导一个一个学生读好后再齐读,个别朗读带动全班同学的朗读。最后师生配合朗读、表演。学生很活跃,朗读很到位,表演很形象。突出了热闹的场面,体会到了快乐的感情。结束时引读入情,学生朗读更是入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新课程改革进行中,大家一致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挖掘新知识,获得不同的体验,培养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力课堂教学也要求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教学《可贵的沉默》时,为了指导学生能领悟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隹”字的不同写法,老师采取了多种方式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首先在观察探索中总结规律。这节课要学习的是《可贵的沉默》这课中“稚拙”的“稚”字,将它与《卖木雕的少年》中的“售”字一起出示,这两个字中都有“隹”字,写法有一些差异,但也有规律可循。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老师没有把这个规律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发现。学生先观察“隹”字在“稚”和“售”中的写法,接着通过课件演示将“稚”字中的横写长、“售”字中的竖写长后的效果,就这样,通过课件演示与学生的观察、比较的有机结合,学生自主总结了“隹字在上边,横要写得长;隹字在右边,竖要写得长”这一规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细致观察、敏锐发现问题的自主评价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了一种较高的审美标准。

然后在练习书写中实践提高。学生掌握了“隹字在上边,横要写得长;隹字在右边,竖要写得长”这一规律后,为了更加深入地运用这一规律,出示了“集、难”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学生很自然地就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规律,不过要想让学生真正运用这条规律,练习书写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指导学生书写“稚”字,并用这一规律来点评学生的书写。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总结规律比机械练习当然更加高效。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进步发展的程度上。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的課堂,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课堂,也必将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终身受益的课堂。

四、立足文本,培养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语文教学效果,必须立足文本,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训练这一条主线。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互动的,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激活与温暖教学。如在教学《雷雨》时,首先抓住了垂下来和压下来两个词语展开教学,“垂下来”和“压下来”分别在文中的两个句子中,一个是: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另一句是: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让学生通过读分别体会什么是“垂下来”,什么是“压下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体会“垂下来”,通过动画演示来帮助孩子理解“垂下来”的意思。最后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通过看画面认识哪些是垂下来,哪些是掉下来。通过这样一比较学生对“垂下来”就有了很深的认识。还通过填诗句的方式,来判断“垂”和“压”的运用。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所以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借以调节欣赏者的“期待心理”,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雷雨》时,雷雨前的景象由教师讲读,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由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品味读,水到渠成,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在老师的串讲下,配乐全文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悟到了雷雨的变化。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去总结,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营造语文活力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达到轻负担、有活力、高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伟民,侯建成.活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zc201517)]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语文素养
构建活力四射的高中语文课堂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探究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探索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活力课堂构成要素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