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敏仪++陈日辉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时代的发展,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为技术的革新有了新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实施。“微课”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微课的研究,从微课的起源与现状说起,以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教学为例,对比传统教学与微课的区别。介绍了微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中的应用成果,最后对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一、微课设计的背景
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这个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培养几何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三角形这个学习专题作为突破口,尝试搭建微课“三角形动态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创造实践的虚拟空间。
二、微课开发的目的
1. 探究如何在微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空间与几何”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具体操作程序、教学策略等。
2. 微课能提供一个平台帮助授课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微课提供的资源重新组建成一个简单的课件进行教学。
3. 微课平台的构建能提供一个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
三、“微课”制作的方法
1. 摄像工具拍摄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或白纸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或手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2. 录屏软件录制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第二步,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
第三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第四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四、微课平台的结构与具体模块介绍
2. 平台简介
以具体的情境,配以多媒体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手段。
提出探究小问题,点击相应微课小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后的应用巩固。
通过游戏等帮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质是一个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五、微课平台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我校黄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为例。黄老师首先利用此平台依据我校数学科组构建的基于动态学习平台“自主协作探究”模式(见图1),进行资源的选择和有效组合,自动生成了一个网络版的课件。基于这个网络资源,进行了教学实践。其教学过程及平台的应用请看表一。
六、微课平台应用效能
(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1.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 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 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4. 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 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6. 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7. 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二)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1. 选取课题: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內容明晰。
2. 设计内容: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并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3. 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4. 开阔教师的视野。
5. 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
6. 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与创造等能力的调查分析。
为了检测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提高,课题组对实验班的学生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微课的学生通过平台的应用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普通班的学生要强。
7. 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数学日记,还用图画的形式勾画出生活中的三角形。
通过这个平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反思,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建立充分的自信,学会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有效方法,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七、结论与问题
通过实践,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微课的优势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应用,学生和教师在应用研究过程中知识、能力、理念得到了同步发展,实现了真正的“双赢”。这种研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 考虑微课的综合性、拓展性。2. 需要把它简单化、易用化。3. 微课的使用率还比较低,所以面临的推广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希望这些问题都能随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师与家长素质的提高而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倪彤.微课/慕课设计、制作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胡小勇,冯智慧.理解翻转课堂从十个问题说起[J].教育信息技术,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