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成志+刘志梅�瘙毐+吴喜雁
摘要积极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策略的结合是大学生学习绩效达成的必然路径,但学术界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绩效实现机制研究并不深入。该研究抽取69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控制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学习难度、学习投入时间等变量进行了一系列回归分析,以探析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自主学习策略是达成学习绩效的关键性路径;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绩效促成有着显著的调节效应,其中,深层动机和成就动机的调节效应为正,而表层动机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此外,该研究还对提升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实践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学习动机;成就动机;自主学习策略;学习绩效
分类号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7010001引言
中國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步入质量提升阶段(余小波等,2015),培养自主学习行为进而帮助大学生取得好的学习绩效,以达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积累与各种能力的提升,是学术界、高等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前,学术界对学习绩效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广泛探索。基于广泛的学习行为研究,Libby和Luft(1993)提出学习绩效模型,他们认为学习动机对学习绩效实现具有基础性作用。Biggs(1987,2003)从学习过程的视角去探索学习绩效的实现,认为积极的学习动机与具体的学习策略相结合(成就学习策略和深层学习策略等)将决定学习者最终的学习绩效。Keller (2008)则强调学习动机和意志对学习绩效实现的重要性,建构了动机(Motivation)、意志(Volition)和绩效(Performance)的MVP模型,从目标确定到意志行动再到目标实现的过程解释了从愿望(动机)到行动(学习策略)的绩效进程。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绩效的达成,并形成基础性研究主张: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绩效取得过程中不可或缺,学习者采取的学习策略对绩效实现有着关键影响(贾斌等,2013;Pintrich,2003)。进一步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主动管理并承担学习责任的自主学习策略被视为学习绩效达成的必然路径(何莲珍,2003;庞维国,2001;Ceylan,2015;Corno & Mandinach,1983),因而自主学习策略备受重视。但是,我们发现,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策略提升绩效的调节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关注,Biggs(1987,2003)甚至将学习动机视为学习策略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并不清楚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协作机制,也不知道在不同动机状态下,自主学习策略行为是否具有相同的绩效促进作用。
为此,本研究选择由理论知识掌握、知识应用技能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内容建构的综合学习绩效为因变量,控制班级氛围等中间变量,探索在不同动机(表层动机、深层动机、成就动机)下自主学习策略行为与学习绩效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在理论上探索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策略在促成学习绩效取得上的协作机制;另一方面,从动机管理和学习策略行为视角去探索提升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实务性路径。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路径,是取得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Taasoobshirazi & Glynn,2009)。而自主学习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路径并对学习绩效进行主动监督评估的策略行为(庞维国,2003;Pintrich,1990,2003)。从上世纪8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成为学习理论研究主流范式以来,自主学习策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主学习的认知和具体行为被认为是预测学生学习绩效和学术成就的重要预测指标(Corno & Mandinach,1983;Corno & Rohrkemper,1985;Pintrich,1990,2003)。依据主流的学习理论,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行为,学习者才可能真正地完成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并最终实现学习绩效(Gagne,1985;Pintrich,1990,2003)。
心理技术与应用5卷
1期龙成志刘志梅等: 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对学习绩效的影响: 学习动机的调节作用
在人本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推动下,学术界近几十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策略(Self-Regulated Learning)研究成果。Pintrich(1990,2003)将自主学习策略界定为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将自主学习策略分成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策略、批判性思维策略等等,张阔(2011)等证明了这些学习策略对学习绩效的直接影响。Biggs(1987,2003)认为,只有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才能促成学习者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策略具化为成就策略和深层策略。他还主张,采取成就策略和深层策略的学习者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绩效。Young和Le (2005)将自主学习分成思考、计划、行动、反思等不同阶段,在自主学习策略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学习环境调整学习策略与技巧,学习策略与技巧包括但并不限于目标设定与计划、信息收集、记录训练、寻求帮助等内容。当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他们监控并调整学习全过程及其在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使得他们能够记住并联系前后的学习素材,因此更能取得积极性学习成果。此外,Prus等(1995) 探索了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的量化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特定自主学习策略可以预测大学新生GPA。并且,测验、实践管理、学习帮助、自我检查等策略也与GPA显著相关。Yu等(1999)还发现,即使在有干扰或学习兴趣消失的情况下,采用自我管理学习策略的学习者还能坚持目标,并且能够有效预测最终的学习成绩。
因此,我们认为学习绩效的实现是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对学习目标和行为方法进行主动管理进而获得知识建构与绩效提升的过程。我们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