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
摘要:幼儿舞蹈教学中,应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尝试。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和创新舞蹈编排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创新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舞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完美统一,才能使幼儿学习舞蹈事半功倍。
关键词:激发;幼儿舞蹈;学习动力;创新;研究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和智力启蒙。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常是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新观念、新理念对待幼儿舞蹈,需要在创新教学的中进行尝试。
一、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兴趣。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如《中国儿童舞蹈》在教材上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舞蹈。这套教材包括对舞蹈语汇、动作的创编都必须独巨匠心,不能成人化、呆板。在幼儿眼中,大千世界,新奇无比: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只要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知事物的特点,分析处理人和物,最后加以直观表现,就会产生艺术化的童趣。这套教材中,除了有适合幼儿的音乐,还有每个舞蹈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解析,目的及意义。比如:“刷牙歌”音乐欢快,节奏明朗,目的就是让小朋友们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和怎样用正确的方式去刷牙。这个舞蹈抓住了小孩子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找到刷牙的正确方法。所以极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
另外把舞蹈教材准确、生动、形象地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让孩子们对舞蹈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引起学习的愿望,练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二、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的最佳时期,而且舞蹈活动的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表现和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创编与动作来表现舞蹈。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位幼儿的创造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幼儿舞蹈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编舞上,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幼儿舞蹈的结构形式,要以幼儿主观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作为进行创编幼儿舞蹈结构的依据。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形象、直观,决不能追求难度。教师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引入幼儿创编动作,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形象性,容易接受,重视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让幼儿更简明、形象、生动、直观地增强感受能力,重视提高动作的幅度,增大活动量,让幼儿的动作衔接和变化更富有规律,容易记住。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动作,重视幼儿独立的个体,学会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为幼儿创造创作空间,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增进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加幼儿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参与者,成为舞蹈的主人,并教育幼儿说出想法,鼓励幼儿按照想象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了。
在幼儿舞蹈创造过程中,可以把孩子自然天成的童趣、真谆、质朴清新的特点和拟人化的手法相结合。如山中采蘑菇、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三、以情景教学激发幼儿的领悟力
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幼儿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舞蹈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舞蹈的风格与内涵,激发幼儿丰富的领悟力。
情境教学可以为幼儿学习舞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舞蹈再现情境等方法,把幼儿引入一定的舞蹈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学习舞蹈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与加强的信心,从而积极地进行练习舞蹈,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之中。
由于每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领悟力等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件作品,他们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舞蹈教学活动时,尽量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每个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接受能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悟力。同时,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教学,引导幼儿把已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鼓励幼儿不简单地重复别人。
四、以案例教学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案例教学中,幼儿通过多媒体案例的演示,兴趣倍增。从而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而且学习能力上也有所升华。案例教学应由舞蹈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舞蹈教师进行思考,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理解程度而补充新的案例教学内容。双向的舞蹈教学形式对幼儿舞蹈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能让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的案例中感受舞蹈的美,进而乐于表现美、创造美。比如,《娃哈哈》是一首有着浓郁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在指导幼儿舞蹈《娃哈哈》时,我截取了许多有关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视频片断供幼儿欣赏。在欣赏完后,幼儿想尝试和模仿表演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在幼儿伴随着音乐自由舞蹈时,我又借助数码相机把幼儿舞蹈的动作拍摄了下来,经过科学的处理后,把幼儿舞蹈的视频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在和幼儿一起观看中判断幼儿的动作是否准确、是否协调。在对比中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省级以上电视台播放的幼儿舞蹈节目,经过筛选与整理,制作成案例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幼儿。使他们对于学习舞蹈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增强学习舞蹈的信心与决心。
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教育、体质与技能的提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根据幼儿教育特点,结合儿童心理因素,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无穷魅力,让他们爱上舞蹈,在一种愉悦、宽松、自主的氛围下乐意学习舞蹈,最终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菲.浅析少儿舞蹈教育的问题与策略[D].河北大学,2012.
[2]张培.武汉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价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3]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