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新美
摘 要: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视角入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不足,进而提出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动力 提高对策
学习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习动力不足,势必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视角入手,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及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分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调查对象主要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调查
(一)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上课方面。出勤情况不理想,主要表现为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有逃课想法或逃过课的学生占到51%。听课状态不佳,从访谈、课堂反馈情况来看,上课时一些学生喜欢坐在后面或角落里,上网、游戏、打瞌睡等。
2.作业方面。抄袭作业现象普遍存在,在调查中,抄袭作业的现象占到58%,在平时走访宿舍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宿舍里做作业的比较少,主动学习的不到2%,很多学生在上网、聊天、打游戏。图书馆平时利用率不高,调查中,从来不到图书馆去的占到20.74%。
3.参加技能培训及竞赛情况。在被问及“你参加技能竞赛情况”时,大一的学生表示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不敢参加,而大二学生则表示了解但是不想参加,整体来看,主动参加技能竞赛的情况不理想。
(二)不同阶段的特点
高职学生在不同学期呈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从我院《教学督导简报》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同年级反映的问题不同:大一学生反映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老师讲得过快,高数、英语等基础课程听不懂;而大二学生反映得比较多的是上课玩手机、聊天、睡觉、请假现象严重,希望老师加强课堂管理。这反映出不同年级学习动力不同,刚入校时,学生热情较高,积极参加活动,争当班委,转本意愿强,但时间不长,以前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暴露出来,懒散、拖沓、得过且过。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分层现象明显,每学期获奖学金学生的重复率都在50%以上,可见学习氛围不太浓厚,部分学生不思进取,保持现状。第四学期,面临顶岗实习,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调整自己,但还有很多学生面临实习则显得过于焦虑,无从着手。
(三)不同群体的现状
不同群体学习动力状况不尽相同。首先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根据我院数据统计显示,我院申请贫困建档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8%,但每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奖学金的人数与该群体学生的比例却不高,分别为28.6%、27.8%、30.1%、30.4%,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是班团干部,刚入校时,积极主动,但大二时,积极性降低,学习动力下降。再次是三大类学生(提前单招学生、对口单招学生、普通类学生)表现不同,调查数据显示,提前单招学生、对口单招学生相比较普通类学生在专业的了解度、专业的兴趣信心、专业技能竞赛的了解度方面偏低,导致他们目标模糊,动力不足。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报考高职院校是由于成绩不理想,考不上本科,只好报考高职,属于无奈之举。在被调查学生中,有46.3%学生表示上高职是为了取得文凭以后好找工作。就业前景不明朗,数据显示,有相当比例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表现悲观,认为本专业勉强糊口或前途暗淡,有16.9%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2.学习态度不端正。在专业选择方式上,调查数据显示,“随意选择或亲友推荐”占到53%,这导致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课不感兴趣,不愿意学。对待考试的态度上,他们认为仅凭运气取得成绩,“60”分即可,不需努力学习,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在考试中作弊。
3.学习自觉性不高。在被问到“您的课程花费您很多时间和精力吗”时,有43%的学生表示一般,有11.5%的学生则表示花时间很少,他们的业余时间主要用在上网、逛街、聊天等方面。被问到“影响自己利用时间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49.5%的学生归咎于老师抓得不紧、学生干扰造成的,这说明学生们学习比较被动,自觉性不高。
4.基础差不愿意学。基础差的同学,往往自信心不足,情绪悲观,“本来高中就没有学好,现在更不会”,成为很多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借口。
(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
1.学校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动力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课堂教学、考试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从调查来看,有49%的学生认为专业设置不太合理,实用性不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工作帮助不大,这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到企业还要重新学。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为重理论的多,联系实际的少,教学内容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时时更新,教法不够新颖,学生听课提不起兴趣。考核方式上表现为比较单一,学生寄希望于老师画范围、圈重点,搞突击,这就导致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家庭方面,家长对学生关心不足或缺位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方面。部分学生家长溺爱严重,学生工作包办,生活中想要什么给什么,因此学生不需要努力,学习失去动力。而有的家长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切顺着学生,监控缺失,学习劲头不足。
3.社会方面,主要体现在对高职生的不认可,一些企业把高职毕业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来用,但随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必将得到改善。
三、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首先,“两课”方面,“两课”教学是主阵地,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奋斗的远大目标。其次,班主任、辅导员层面,加强班风、学风、舍风建设,注重整体和个体教育相结合,说教和开展活动相结合,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层面,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可以适当在人生励志、职业规划、就业信息、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提高认识,强化教学效果。再次,学校层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提高素质。注重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同时对部分不努力的学生加强教育,使其增强紧迫感。制定优胜劣汰制度,严格学籍管理,使学习不合格的学生,有降级、肄业、退学等明确规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注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导向,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高数、英语等基础课程教学可以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把招生和教学有机结合,就业前移,有效指导教育教学。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案,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不能提前具体学什么,考什么证,因此应把教师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案,报到时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实现自我评估,主动学习。其次,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从我院评选的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老师有许多共同点: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法适当,课堂气氛活跃,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关心学生课外生活,学生自然喜欢上他们的课,学习劲头足。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尝试把竞赛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斗志。再次,转变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有学生在座谈会中谈到平时注重考核的老师,学生都能按时出勤,上课听讲认真,听课效果好。
(三)注重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主要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关注学生、督促学生,从每年学业预警反馈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不希望家长知道自己在校学习情况。因此,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引起学生重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外在动力源。相反,如果家长不关心,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就会放松学习。从每年的毕业情况来看,有的学生不能及时毕业,有很多是因为家长平时不闻不问造成的,但是一旦家长重视了,学生很快就能通过补考,拿到毕业证。
(四)加强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教育,突出重点。首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注重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对待班团干部要加强引导,建设一支优秀班团干部队伍,发挥带头作用。从被评为省级文明班级的情况来看,所在班级的班团干部表现都是很优秀的,集体荣誉感强,在班委的带动下,整个班级学习气氛很浓厚。当然,班团干部自身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我院评选“十佳之星”的候选人来看,被推荐的38位学生中,在系、班级担任职务的有31名,占到83.8%。再次,对待三类生(普通招生、提前单招生、对口单招生),要注意多研究他们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最后,根据高职学生在不同学期呈现的特点不同,工作也应相应的有所侧重,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养成教育很重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学期主要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及调整,根据第一学期的学习和参加活动情况,认真总结,找出不足,调整方案,不断努力;第三学期主要是感恩教育,通过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系列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四学期做好安全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实习前焦虑,调整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实习。
(五)建立PDCA管理体系,强化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形成闭环。比如对于学业预警学生,学生本人制订学习切实可行的计划,班主任、辅导员督促检查,补考后及时分析总结。制订合理的方案,对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关注、跟踪,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程洪荣.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2]查俊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3).
[3]王宜君.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及激励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5).
本文系院级课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