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冷区”向“热区”的转变

2017-01-16 21:10张玉娟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

张玉娟

摘要:近年来,区域活动的教育方式逐步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活动方式,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但是由于环境创设的设置差异,以及材料提供上的缺乏性,部分活动区域往往会受到幼儿的冷落。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逐步改善“冷区”的现状,努力使每个区角游戏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冷区;热区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1]。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的教育环境群,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区域活动的“冷区”,我将其理解为幼儿对该活动区的兴趣点低,不怎么受欢迎的游戏活动。“热区”则理解为幼儿对其兴趣点较高的活动区。

一、从材料上看“热区”和“冷区”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趣味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拿娃娃家来说,为什么娃娃家那么受欢迎呢?我想可能有以下这些原因。首先,娃娃家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个缩影。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组成的是一个家,他们对爸爸妈妈的角色一定充满了好奇,因为爸爸妈妈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在他们眼中,爸爸妈妈是非常非常棒的。于是,娃娃家的开设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也能当上爸爸妈妈的角色,他们如何发挥爸爸妈妈的角色呢?这就又要与我们的创设联系起来了。我们除了提供娃娃家的典型场景外:一张床,床上有一个布娃娃,有一张小桌子,两张小凳子,桌子上有缩小,版的燃气灶、碗、盘、勺子、奶瓶以及各种塑料蔬果、用纸箱或纸板制作一些诸如微波炉、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我们还考虑到了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例如,手推车暗示幼儿可以推车外出购物;各种类型的衣服示意幼儿可以给娃娃穿脱衣服或整理衣物,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一把小锤子可能生发出修理活动;筷子可以让幼儿练习夹东西;纸杯、吸管、小豆子会让幼儿想到请客人喝珍珠奶茶;橡皮泥意味着幼儿可以拿来做糕点、面食;漂亮的蛋糕盒可能让幼儿想起庆祝生日,等等。幼儿可以在“娃娃家”开展什么活动主要依赖外在游戏环境的支持,尤其是游戏材料的支持,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材料本身所预示的功能的限制。不同的材料营造着不同的游戏情境,暗示着不同的活动方式,制约着游戏者的角色行为。

二、从环境上看“热区”和“冷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原则提出[2],这一原则表明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而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当幼儿发现了自己以往所不知道的现象时,他们会很激动,并产生一种要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一种与自己的同伴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时。拿我们比较受欢迎的科学探索区来说,在这里,幼儿可以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比如探索屋中的动植物标本,以往,我们教师都将需被观察的植物或动物标本准备好,然后让孩子们去观察比较,但是这种做法就束缚了幼儿自己探索的能力,孩子门也在其中丧失了积累的过程。所以,在秋季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自己去搜集,我将整个走廊变成探索区域,把一些昆虫的图片张贴在墙上,并鼓励、支持幼儿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虫子图片、标本带到幼儿园中。这一阶段,探索区中的孩子们对虫子世界的兴趣空前的高昂,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收集图片带来,也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画的。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参与指导下,幼儿逐渐了解了昆虫的特征,并能主动提出要将昆虫和其他虫类分开来,要将益虫和害虫分开来,在探索区中,孩子们相互讲述着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昆虫的奇异的特性,有的孩子则娓娓地说着自己捉昆虫的趣事。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围绕着“昆虫”而展开着主题活动的各个内容,并使主题活动的各个内容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延伸和发展。

三、师生间的互动对区域活动开展的影响

新的教育观强调,宽松的游戏氛围能否出现,还取决于游戏时师生间的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3],让教师和幼儿的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出来,而不是放手不管,教师的积极性作用在于活动过程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一般幼儿乐于接受伙伴关系,教师在营造这种氛围时,应以一颗不泯的童心去理解幼儿的感情与需求,以平等的伙伴关系身份介入幼儿游戏,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游戏时幼儿就是活动的主人和中心,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玩法,遵守幼儿提出的规则,与幼儿共享快乐。例如:在游戏时,去超市买东西必须先去银行取钱,那么作为老师也要先去取钱,然后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把教师当一位玩伴来接纳,在心理上才能获得真正的放松,当教师被幼儿接纳后,便可以以玩伴的身份,对幼儿的游戏加以指导和提示。

在区域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孩子们争吵的现象,此时的我们,就需要出来进行调解。批评只会让幼儿产生反感,作为教师,不应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和小朋友们进行交谈,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保证游戏活动继续地展开。

四、生生间的互动对区域活动开展的影响

幼儿在游戏时,自然要与同伴进行交往。教师就要帮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处理彼此的关系,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是首要,同伴间要有礼貌。幼儿交往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争抢玩具和意见冲突,教师就要分清情况,公正处理,避免进行主观臆断,粗暴干涉。当遇到幼儿争抢玩具时就要引导幼儿分清对自己玩具和别人玩具的正确态度,学会与别人商量和爱护别人的玩具,让别人乐意借给你玩;当出现意见冲突时教师要妥善引导,让幼儿自己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幼儿争当爸爸妈妈的角色的情况,我们就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后可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定先后顺序,从而让幼儿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同伴间也是平等的,幼儿在自己解决矛盾之后,会玩得更高兴,并在幼儿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

我们设置的“小客人”的角色,就是为了增强幼儿的互动性,同时也增加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小客人”的活动范围是最大的,他们能到各个活动区进行游戏,可能因为没有了束缚,所以对他们来说,无论是“热区”还是“冷区”,他们都愿意去尝试。这就间接带动起比较受冷的区域,使这些活动区不再那么冷清。

其实,无论哪个区域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怎么去发现它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的教育环境群,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使每个区域都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7.

[2] 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3] 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面面观.中国幼儿教育网,2008.11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
把握契机优化规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设计与有效策略研究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简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