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金凤
摘 要: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有限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幼儿在这一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班 区域活动
《指南》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其实就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有限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有自己自由选择的空间。幼儿在这一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能力选择活动的内容,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小班幼儿多数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幼儿园,因为陌生,给了幼儿太多的不安全感,幼儿常常会出现哭闹等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不及时消除,不仅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这时只有游戏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区域活动的创设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制定区域活动的种类。在创设时,要考虑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生活内容、游戏内容、运动内容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利用随机教育分层次个别辅导、小组等方式帮助孩子,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活动,满足每个孩子发展的需要。
教师要将活动室有限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划分区域时一定要考虑幼儿人数及各个区域的有限空间,将一些动静差别较大的活动区分开。有些区活动量小,需要安静,而有些区则比较热闹,容易喧哗,因此这两类活动区最好离得远些,尽量减少交叉影响,使幼儿可以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尽可能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划分好区域后,就要考虑投放适当的活动区材料,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幼儿能学到什么样的经验。
生活区: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欠缺,这个区域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使这些看似无聊的活动能吸引孩子的兴趣,材料选取造型优美、颜色鲜艳、绿色环保的,并且不断更新投放新材料。例如:小熊换衣、小兔换衣、穿线洞洞板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糖果工坊:各式的糖果不管是在形状还是颜色或者是味道都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糖果工坊里,孩子们可以买到喜欢的糖果,在买卖的过程中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糖果工坊的小朋友还能自己学习制作糖果,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它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过程中产生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区:小班幼儿大多数尚无活动区活动经验,对于该阶段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非常新鲜有趣的活动,他们很愿意进入活动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样做,于是容易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开始最好以小组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活动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助于幼儿很好地领会和掌握。等幼儿熟悉区域活动的玩法后,幼儿就可以不再按组进入活动区,而是按各自意愿进入活动区。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区,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选择投放的材料时,考虑的应是材料对孩子的学习的价值,给孩子相对原始而基本的半成品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对孩子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大。
每个孩子由于家庭教育和环境的不同,需求也不同。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的差别,区域活动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活动材料是关键。例如:在“娃娃家”活动中,我们一开始准备餐具、食物、家用电器等一些成品材料,让幼儿觉得有家的感觉,让幼儿觉得温馨,喜欢在娃娃家游戏,扮演他们熟悉的角色。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为幼儿提供奶瓶,让幼儿模仿妈妈的样子给小宝宝喂奶喝,新材料的提供立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如:在“建筑工地”的活动中,开学时为幼儿投放大小各异的纸盒,让幼儿学习垒高、平铺的技能,因为纸盒面积大,数量不多,幼儿玩了几次很快就失去兴趣,不愿参与建筑工地。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我们又提供了各种易拉罐,让幼儿层层叠高,使幼儿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地提供新材料。
《指南》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能否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在丰富的活动区角里,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幼儿获得大量的生活经验,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将研究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