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丽
[摘 要]创设情境指导习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音乐烘托氛围,以活动展现情境,用画面再现情境,在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境创设 习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77
多年的高年段语文教学中,遇到问题最多的就是习作教学。学生由于缺乏写作素材、缺少情感体验而言之无物,毫无真情实感。为解决习作中的这一难题,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尝试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帮助他们提炼素材,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它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前提,通过情境活动的刺激,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它的优势在于能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教学手段灵活丰富,能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真实感受,写出真情实感。
一、音乐烘托氛围,激发习作热情
作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如果学生一直存在畏难情绪,主观上害怕写作,会使习作教学更加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习作训练中,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训练,同时也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音乐总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沉浸其中,充满遐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动笔表达,习作过程自然就变得生动有趣了。当然,要根据习作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音乐,那样才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一)背景音乐烘托习作氛围
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一些合适的音乐作为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情感世界里,表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我先播放《天之大》《当你老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作为铺垫,学生一边唱,一边回忆生活中妈妈悉心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此刻,他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妈妈的身影,心头情不自禁地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在伴随着音乐的回忆中,学生们对母爱的回味是那么真实感人——有的低头沉思,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早已热泪盈眶……在音乐情境的烘托铺垫下,学生笔下妈妈的形象更丰满了,感情也更真挚了。
(二)欣赏音乐进行想象作文
音乐家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的灵感,用音乐形象再现他们所想的内容。而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其实就是把音乐形象进行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寻作曲家的创作之路,感受丰富的音乐形象,最后再把头脑中形成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过程。
如让学生欣赏《森林狂想曲》,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写想象作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引导思路:(1)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哪种声音使你印象深刻,带给你无限遐想?(3)你能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听到的声音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如此引导后,学生就能发挥各自独特的想象力,写下属于自己的创意小故事。长期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更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活动展现情境,提供习作素材
为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
校园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借助校园里开展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当然,也可以为了某个训练内容设计合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会体验和表达。
(一)课内组织的活动
一些方便易操作的小游戏,事先排练好的小活动,都是习作教学中进行片断练习的好内容。像“成语接龙”“击鼓传花”等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往往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专注性。
如上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后,为了进行连续动作的描写训练,我请一个学生来表演整理书包的过程,要求表演的学生动作要有变化,过程要清晰(可以课前先安排好)。而对于其他学生,则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描写时尽量做到不重复使用同一个动词。因为有表演做铺垫,学生练习时并不觉得困难,而且都描写得很生动,有的不仅抓住了动作描写,还穿插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使得片断练习更有实效。
(二)课外组织的活动
场面描写是经常开展的习作练习,这类练习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学校和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
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春(秋)游等活动,可以事先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活动结束后进行描写。因为是亲身经历,学生总能描写具体,感受真切。
每次学校春游或秋游后,教师总会布置写作任务。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写的都是“流水账”,教师的指导效果几乎为零。如果活动前,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要求学生只写一个场景或片段,可以是看到的最美的一处风景,可以是观察到的一种动物或植物,也可以描写同学们吃零食时的万千姿态。
只有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只有学会感悟,善于表达,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借助活动展现情境,既能为学生提供习作素材,又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有所感悟,可谓一举两得。
三、画面再现情境,强化观察体验
习作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既可以再现画面,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又可以全方位地展现事物的特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全面、详细地了解事物。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深受学生的喜欢。
(一)培养观察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观察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他们获取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学校》一文时,可以在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校的基础上,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在习作前进行指导。指导步骤和要求如下:
(1) 课件中要有学校的整体概貌,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方便学生理解方位。
(2) 运用超链接的方法,把学校各部分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向学生展示。
(3) 选择重点内容,利用放大、重播、强调等播放功能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要求学生能指出它们的特点。
(4) 借助课件自动播放功能指导学生连起来进行有序介绍,运用说明方法讲清楚事物的特点。
(5) 在口述的基础上,完成书面表达。
(二)拓展写作视野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是有限的。为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平常学生少接触的事物、现象等,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
如教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的习作时,可以精心准备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及视频,如赛龙舟、观花灯、剪纸等,让学生通过看、听、说,真正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去写作。
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过程中,虽然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活动,但他们能通过图片和视频间接地获取知识和体验,克服一无所知,习作无从下手的困难。
总之,创设情境指导习作,能有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