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静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通过素读、翻译、吟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
[关键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 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17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而古诗词则意境深远,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因此要让学生理解具有深远意境的古诗词,显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那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呢?
一、着眼“小”素读,感受韵律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独具匠心,富有节奏感,具有韵律之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小”素读,即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从而有效感受古诗词独有的韵味。
比如,在教学《渔歌子》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整首词的韵味,我设计了五个层次的朗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我先让学生捧着书本读,接着摇头晃脑读,然后唱读,随后听配乐有滋有味儿地读,最后背诵。在这几种朗读形式中,摇头晃脑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厌倦感;唱读,不仅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而且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激发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以上五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基于素读,从读熟到读出韵味,感受也从原来的单调变得丰富,逐步深入其中,理解了诗词的韵律之美。尤其是“青箬笠,绿蓑衣” 这个词韵,学生读起来能够真切感受到节奏的变化,立刻感到轻松活泼。
以上环节,教师从小处着眼,立足“小”素读,让每个学生都自由地参与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这样,学生兴致盎然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了古诗词特有的古韵味道。
二、立足“小” 翻译,感悟诗词妙语
对古诗词教学来说,教学难点在于语言简明凝练,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词语的运用有较大的跳跃性,再加上词序倒置、成分省略等,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立足学生本身,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发挥自己语言库的作用,进行自主翻译朗读(即小翻读)。这样,就能带领学生感悟一字一意境、一句一段情,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渔歌子》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尝试进行翻译,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词意。学生通过研读,发现其中的疑惑之处。比如,词中的“桃花流水”,大部分学生第一感受是美丽的桃花绽放、潺潺的溪水流淌。根据这个感受,学生突破自己固有的表达习惯,进行生动的描述:到处都是桃花盛放的样子,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样,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学生会读得轻松流畅。学生在初次翻译“斜风细雨”时,都会认为是“斜斜的风,细细的雨”。 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这是诗人借助有形的描绘营造无形的意境,并深刻感受到词语背后蕴藏的诗情画意。
以上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翻译、教师的相机指导,学生不但能够体会到诗词用词的精炼,而且能在质疑中提高了语言的敏感度,内化了诗词的语言。
三、重视“小”吟诵,品读诗词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诗词内涵,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想象,重视学生的自主吟诵、情感体验、感悟意象,使他们触摸到诗词的灵魂,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优美意境。
比如,在《渔歌子》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根据想象,画出诗词中的景物。学生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并画出轻盈飞翔的白鹭、肥美的鳜鱼、潺潺的流水、盛放的桃花,还有自在垂钓的渔翁。这样,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意境。与此同时,我让学生体会 “不须归”的含义。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诗人被美景陶醉,不愿离开;还有的学生将自己转化为作者,进入诗中感受到西塞山的苍翠、渔翁的闲散自在,从而体会到诗人的所思所想。随后,我问学生:如何才能读出这首词的情感?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通过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吟诵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将情感寄寓其中,不知不觉吟诵出诗人的悠然自在,体会到了诗词特有的美丽意境。
以上环节,教师立足学生主体,带领学生挖掘诗词的意象,借助想象进入意境,并在问题的追问下体会诗人心境。这样,让诵读入心入境,使古诗词教学充满语文味。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小朗读者、小翻译者、小吟诵者。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通过素读、翻译、吟诵,就能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充满诗词意韵,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