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润芝++刘英梅
摘要:本文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培养教育为例,从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期为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育培养;服务经济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尤其要直接为本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职业教育是区域性教育,“依靠区域发展教育”和“教育为区域发展服务”是高职教育的立足点。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我们必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学生成功就业。就如何增强职业能力,我想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增强职业意识
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那天起,我们就应开始培养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了解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克服在就业创业时存在的盲目性.是学生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走向成功。让学生在实践机会中积极体验职业,了解职业,把握时代要求,使他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而培养和塑造独立的社会化人格。
对于学校来讲,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将就业指导与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入口”抓起,从新生入学起就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提高;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展望职业未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尽早地对今后求职方向进行定位。另外学校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企业第一线去,从而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树立了正确就业观念。
二、增强心理健康
我们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历、知识方面本身就没有优势可言。很多学生心理脆弱,有自卑感,家庭环境较差的亦不在少数。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负担较重。如果在完成学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则意味着教育投资成功。反之,则意味着失败。我们很多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贫乏的,肤浅的,因而对现实社会的评价是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异化的。有的学生把社会看得过于理想化,以为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往往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估计不足,难免会遭遇挫折。而遭遇挫折后由于自身的心理非常脆弱,又可能变得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做出许多过激出格的行为。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又把社会看得过于复杂、凶险和残酷,非常消极悲观,不敢不愿踏入社会,成为靠父母和社会供养和救济的可怜虫。
因此,我们需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意志品格。这不但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立足于社会,健康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追求终生的幸福都是必要的。
三、增强专业能力
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其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很多人都因专业技能的不足而成为个人发展的瓶颈。对于我们高职学校的学生,将来都是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不仅应当熟知化工或医药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还应懂得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和物理过程,不但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要能真正地去实际操作。
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的能力,更需要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成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就应兼具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双重属性。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他们不能死读书,因为他们将来大多不是搞理论研究,而是要直接操作使用工具设备进行生产实践,对他们更重要的是专业技术和技能。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勇于实践,从科研活动、实验实训、创业大赛等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校也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课程建设,大力开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实践和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组织好课程内容的设置,因为这与学生就业竞争力高度相关,只有密切注意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变化对专业、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调整,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为市场所用。
四、增强综合素质
综合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具有综合性的、普遍性的、可迁移性的,对未来职业成功发展具有持久性的正确的方法论和必备的社会能力。为适应今后职业岗位,我们应当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特别是在人际交往、跨文化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和工作执行力、创造力等各方面得到发展。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可暂住而不可久留。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生产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毕业生在就业时要从基层的具体工作做起,但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才能、职业理想,更要具备一种可迁移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这样,他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自己的价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已从单纯的技能培训转变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学会从业、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提高。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包括基本技能的熟练性、问题发现的敏感性、信息加工的组合性、解决问题的操作性、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人际关系的协调性、表达能力的外显性、职业形象的规范性和职业心理的健康性。
因此,在高职的校园里,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努力学做人、学做事、学求知、学共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使学生做到德才双优,既有良好品德,又有真才实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技之长。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应成为有职业、有才能、有人品的有用之材,不能成为无工作、无本事、无人品的无用之人。
参考文献:
[1]张翌鸣,王小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58.
[2]卢兆梅。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04:162-163
[3]张仁全.区域经济发展与湖南高职教育[J].职业时空,2008(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