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2016-12-14 19:43吴银实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

吴银实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逐步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关键词】自主、合作;轻松自由;表扬鼓励;增强信心;优差组合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属于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最差的小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自主意识与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大部分用教师的“教”大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学生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索欲望。而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则是把四十分钟的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新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当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到引导作用,而不是袖手旁观者,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合作学习。

那么怎样引导一年级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能力呢?

一、合理引导,激发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喜欢一些自由空间的活动。我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修改意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习,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更大,从而真正配合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我在教学《比尾巴》课文时,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有什么动物?教师为了引入课题说:“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今天动物王国举行了比赛呢!它们要比赛什么呢?”板书“比尾巴”这样让动物王国搬进教室,让孩子再现各种动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会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学会合作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从入学开始教师就要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逐步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1.引导同桌合作的习惯——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作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不按照老师说的做,况且本来就不知道如何学习,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而且可以相互启发,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使学生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我在讲《爷爷和小树》课文时,我先出示图片,“爷爷和小树”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只是看了看而已。然后我说:“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学习课文,思维就活跃起来。读词语,读课文,教师的自学引导下,相互帮助读,解决疑难题。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能把图中,“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服。”“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都说得很清楚。实践表明,同桌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汉语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引导三、四人合作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同桌合作,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一定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可以给学习小组在增加成员,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比较小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让学生在三人小组中先讨论出,踩雪地有什么?每个的“脚印”都一样吗?说出这动物的脚印,脚印想什么?再由你们小组中的表达能力最差的同学汇报,说出好的小组可以得到一个小星星。这样学生有了集体的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只有少数同学思考、讨论,多数同学依旧没有参与的状况。同时喜欢思考优秀的同学不仅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强了合作的意识。不爱思考学习差的同学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形式多样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如果总以单一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很快会觉得乏味。教师应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如读课文时一人读一句,分角色来读,编动作来读等形式。识字教学时,交流,游戏,等。还用画画、编故事,编歌等。孩子们分小组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学习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合理分组,引导优化组合

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组办法:1.优差组合;对于比较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在欣赏了下雪的风光图片后,让学生了解“下雪后踩雪地怎么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肯定也有一些同学很快说出答案,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在倾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候我们采取优差交叉合作的办法组织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就能得出下雪时踩雪地,有脚印。各动物踩雪地的脚印像什么。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小组一般不提倡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2.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给他们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可以无所顾及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比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概括画什么的,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照课本来回答。

综上所述,要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有限的时间内引导自主、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