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12-14 12:54徐家斌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徐家斌

【摘要】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互联网+”自身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影响,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手段、变换教育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观易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6月14日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教育这个中心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

互联网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我们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亲密伙伴,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力,同时,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收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甚至是语言习惯。高度自由而又缺乏有力监控的运行机制不仅会导致网络犯罪,而且也为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进行政治与文化的渗透扩张提供了方便条件,一些腐朽思想与价值观的渗透也不容忽视。互联网这些负面影响的危害巨大,如不积极应对,将会弱化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另外,互联网上全新的社会环境也要求我们及时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去占领互联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研究

“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树立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观念,重视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监管,用主流导向占领互联网阵地。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注网络发展动态 不断增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了解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同时,认真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首先是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向“互联网+”教育转变。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普遍适用的、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手段。例如:在互联网平台上师生交流互动,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利用多种聊天工具、论坛、贴吧和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其次,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即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由知识的传播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者转变。如扩大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敢于发表正确的思想和见解,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变过去的古板式的教育为灵活化、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再次,实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即由信息的灌输、行为的管理向信息选择的指导及启发者转变。

(二)关注互联网发展动态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紧密结合,关注互联网发展动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各高校要把互联网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手段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平台,开发各种系统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软件和手机APP的开发要把可读性、服务性、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软件程序,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使用,在主动使用过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管,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管理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水平,鼓励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以提高他们的网上监控能力和实战能力。

(三)改进网络平台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法规教育和互联网道德教育。

互联网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其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不容忽视,培养互联网新时代的高素质大学生,还应注重互联网道德的培养。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为一些人传播虚假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是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高校应充分利用软硬件条件和人力资源,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网络免疫力,提高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辅助。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互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为实现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高校应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心理健康的知识、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及自我诊断方法发布在网上,为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开辟新途径;科学地提供心理测评系统,鉴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帮助大学生科学正确地评价自己,以更加准确的了解自己;系统地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建立大学生网上心理档案,利用网络手段,启发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合理地利用适当方法宣泄,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从而促使其人格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促进互联网平台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协调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与创新的契合。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把思政工作的规律和网络媒体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和谐共进,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相协调。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栏目,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不同的内容,把握学生思想活动脉搏,全过程服务学生的发展;二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协调。校园文化是互联网思政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开展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网上思政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三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协调。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这一自主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优化人力资源、促进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开放的教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也是转变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重要契机。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