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摘 要:小学教学需要“独立阅读”,方能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文章以小学语文为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然后从抛弃资料、独立思考、重视领路、重视积累四个方面阐述开展“独立阅读”的有效策略。
自从推行“学讲计划”教学模式以来,我们遗憾地发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反而有些能力在下降。许多同行的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能否都深入理解文本,却没能体现出来,语文课堂上个体独立思考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1.重表面热闹而轻深入阅读
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如果课堂上的气氛不热烈,学生的合作不热闹,它就不是“学讲”的课堂,那它也谈不上什么新课改,所以许多的课堂重视表面上的热闹,而非引导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深入思考问题,须知表面上的热闹只会让小学生们学习更浮躁,而不会沉下心来深入阅读、好好学习,当然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2.重小组合作而轻独立思考
我们都知道,学习方式的使用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而非千篇一律,但新课改的热潮中,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非合作学习方式而不用,非学生讨论的课堂而不叫新课改的课堂,一个课堂全部要在合作的状态下完成。试问学生毕竟是独立的个体,许多学生脑子还未想到什么内容,思维马上跟着其他同学跑了,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想而知。
3.重导学案而轻学生自主预习
“学讲计划”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备受争议的导学案再一次出现在教学环节中,而且还是重头戏,许多教师在“自主先学”环节都使用了这个引导学生预习的学案,但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是认真对待预习学案,而是把它当作仅仅需要教师检查的又一份作业,赶紧翻遍资料,给他们的作业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然后一交了之,这样的“自主预习”有何意义?
二、独立阅读的有效策略
1.抛弃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小学生手头上的资料,我们无法禁止他们用,但我们可以让学生无法运用,可以给他们的导学案设置障碍,让学生不能在资料或网络上轻易找到答案,这样他们了解到这些情况,也就不会浪费时间搜查答案,只好自己认真预习课文。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独立有效地阅读文本、探究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到深入有效地思考。
2.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
学生能否深入阅读,最终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为准,学生只有认真思考了,才有可能跟大家在一起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出一个有深度的解读。而这个独立思考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不能从现有的资料中找到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否则那只会前功尽弃。
3.重视领路,教授学生阅读解答文本的技巧及能力
小学生由于思维灵活,喜欢表现自己,有些同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探究与质疑尽量肯定。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不加选择地肯定会造成学生的错觉,所以五花八门的答案在试卷上出现,但我们却只能肯定对的答案,这不是害学生吗?所以我们平时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积极思维,还要起到领路的作用,给学生提供答题的技巧,让学生了解任何问题都有一定解决的方向,而不是什么答案皆可。
如小学古诗歌鉴赏对学生来说很难,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首先了解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熟读诗歌,通过课下注释和字典,了解诗歌的大意,在了解的基础上增加对全诗的理解,为重难点的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积累,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见识不多,如果没有充足的阅读体验、深厚的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之余,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他们在阅读中逐渐提高理解能力及鉴赏能力。
如低年级可以让学生阅读带拼音或绘本的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等;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阅读如四大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等外国文学、《木偶奇遇记》等科幻故事……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增加见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和阅读技巧,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没有独立思考的语文课堂是可怕的,更是无效的;只有把合作探究建立在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方可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肖楼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