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弟
摘 要: 对于幼儿园来说,保护儿童生命健康是工作的首要目的。对幼儿来说,儿童年龄相对小,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好奇心较强,多是无意行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除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平时的看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意识;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16-01
一、 幼儿安全意识与教育
行为是人在生活中逐渐习惯而产生的动作,若想让孩子在幼儿时期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安全习惯,需要对幼儿生活习惯加以规范,还需要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干预,并建立属于幼儿的约束机制,通过各种方法对不良习惯进行去除,建立新的好习惯。
(一)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安全意识
1. 重要信息记忆。为了防止孩子走失等意外发生,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特殊信息,例如,姓名、父母名字、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号码等等。父母与老师还需要让孩子记住紧急救援的电话号码,例如,119、110、120等。
2. 远离危险设施与设备。如常见的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都会对孩子的安全产生威胁。当儿童独自在家时,不应该触碰煤气开关,节假日玩鞭炮与焰火时需要有大人陪同。
3.远离尖锐危险品。例如,剪刀等,都应该放在儿童不能触碰的地方,若使用必须加以小心。对于生活日用品,如筷子、铅笔等也应该注意,防止孩子在跑跳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并对如何正确使用此类用具,对儿童进行统一教育。
4. 杜绝异物入体。严防因为花生粒、纸团等异物进入口腔或鼻腔。同时应该教育儿童不应该拿生活用品当玩具,对于不卫生的食品不要随意拿起并入口。不要使用密不透气的物体蒙头,不可将绳子缠绕在脖子上。
5.做好运动保护。在儿童成长期间,要远离危险性游戏,或在运动时应该配备老师与教练,杜绝个人私自去游泳、划船等。同时应该教育儿童学会谦让,注意游戏规则,按顺序进行,防止因为争抢而产生的碰撞导致受伤。杜绝攀高或从高处跳下,杜绝在阳台、楼梯口等危险地方嬉戏打闹。
6.交通安全。在幼儿时期便应该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杜绝在马路上打闹与停留。过马路应该遵守红绿灯指示,不可横穿马路,且走人行横道或天桥。
7.独自一人应提高警惕。当儿童独自在家时,应该对陌生人的到访保持警惕。不要随意开门,问清楚来者何人。不接受陌生人的诱惑,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二)树立正确健康的悦动模仿
让儿童远离暴力血腥影片,观看正确适度的动画片与影视剧。家长在挑选影片时,应该避免儿童受暴力动作的影响。
二、进行完善的健康安全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教授
若将安全教育同儿童的各项游戏与运动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孩子便会逐渐体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不安全的情况进行避免,最终形成辨识能力。
(二)启发与诱导不断巩固
由于儿童会有叛逆期,在施教的过程中,不应古板进行教学,而应该通过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做游戏等方式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当儿童做出一些危险动作时,切忌大声辱骂,应该对儿童进行指导。以可接受的方式告诫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并对正确的行为与用具进行使用指导。
(三)进行现场教育
在儿童接触危险物品时,因为儿童的价值观还未成型,应该与儿童一起进行对危险品的操作。指导危险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排除其好奇心理。对于重大事故,例如,火灾,应该聘请消防员进行讲解,并可以让儿童参与到使用危险器械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避免由于不正确使用而发生的事故。
三、养成好习惯的诀窍
由于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依旧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少,且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会模仿自己父母的所作所为。父母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幼儿期是较为容易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的年龄,所以更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对儿童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其从小懂得注意安全和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例如,进食前要教幼儿吹一吹、摸一摸食物,避免烫嘴、烫手;上下楼要靠右走,同时不要奔跑,也不要从楼梯上往下跳,这样可避免同伴间的相互碰撞,保护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又如户外活动时,要向幼儿介绍各类大型玩具的材料、特点及正确玩法,引导他们相互合作、彼此谦让,避免发生意外。同时,通过“病从口入”的教育,让幼儿知道食物的分类、作用,知道病从口入的含义,了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不吃不干净或变质、发霉以及不随便吃不认识的食物;学会通过看、摸、闻、问等方法辨别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并养成不挑食、偏食且不暴饮暴食的饮食好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自觉性、自制力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又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幼儿,不断强化他们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欣.浅谈幼儿园的安全意识教育[J].新课程:小学, 2014,(8).
[2]尤晓玲.增强安全意识 构建平安校园[J].新课程:小学, 2013,(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