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一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由于其本身的抽象理论较多,因而长期以来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之感。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走出课堂,激发兴趣,提高效率,是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1-14
近些年来,思想品德课程因被误解为一门缺乏实际应用而被许多学生与教师忽略的科目,特别是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情绪不高。面对当前的形势,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从积极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教学重点,知识点不突出;同时,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应试与备考的阶段,并没有从思想与行为上正视思想品德教学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具体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演讲式的教授方式使得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没有结合自身参与到学习中去。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初中生阅历较浅的实际情况,只是以自身经历为学生剖析理论性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加以消化和体会。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内容与当前的现实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由于一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内容设置上走向极端,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件抛之脑后;课外作业的布置也没有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接,使得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达不到融会贯通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争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由此可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崇高的品质,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实现的目标与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其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导入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处于教学情境下,学生的身心才更贴近教学实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情感丰富,很容易将自身情感转移到感知的事物或对象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这一特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2]比如,2015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教师利用多媒体截取阅兵盛况为学生展示,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爱国情境中。在学习“维护祖国统一”相关内容时,再通过一些新闻为学生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与1999年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实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感悟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动性,潜移默化中改变过去对枯燥无味的讲授式课堂教学的偏见,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的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就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那么整节课的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比如,学习“身边的诱惑”时,教师可以选择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手机短信诈骗现象进行知识内容的导入。如问学生:“昨天收到的一条短信,自己被某热门栏目选中获5000元大奖,拿到现金以前需要提前交付个人所得税。那么到底该不该交这笔钱呢?”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从父辈的谈话中能够很快对这种诈骗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于是,教师成功将大家普遍熟悉或曾经遭遇的诈骗案导入到教学课堂上,揭示这种存在于生活、工作中的诱惑的欺骗性,让学生看清身边的诱惑,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3.创设实用性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具有内容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创设实用性强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授课知识创设鼓励学生参与的且条理清晰、知识丰富的情景,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潜移默化中强化记忆。[3]
比如,在学习“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关人大代表的情境,提供可选择的词语包括“满18岁”“未满18岁”“中国人”“非中国公民”“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等,让学生判断具备相关资格的条件。
4.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初中很多课程都较枯燥,概念问题抽象难懂;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鲜活有趣的生活问题,以强大的动力诱发学生对其进行了解甚至研究。比如,在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内容时,情绪作为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对情绪控制方法的掌握与学习也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复杂性,以字面解释的形式为学生分析情绪的概念必然会导致课堂的无趣,学生也无法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为了消化讲解内容,教师不妨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除了以概念性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以外,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对自身控制情绪的经历进行讲述,包括自己身上具有哪些情绪,有什么经历是自己控制住不良情绪等。又如,在学习“老师伴我成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总结自身与教师因沟通不畅而出现问题的事例,或者列举一些与教师产生矛盾的事例,通过找到解决方法的形式探讨课题。各种结合自身情况发表见解的提问,不但可激活学生对自身的探索欲望,使其有足够的动力对自身进行深入探索,寻求答案,而且教师本身摆脱了死板的教学形式,鲜活了理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5]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通过实践与思考总结出的一些体会与感悟。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从教学过程中寻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宋蓬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a),2011,(31):43.
[2]石雄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考试周刊,2014, (54):122.
[3]裴书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3,(7):124-125.
[4]陶文霞.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学周刊, 2015,(28):114-115.
[5]崔淑媛.营造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