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2016-06-20 12:02王壮张健
求知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对策研究高校

王壮++张健

摘 要:“中国梦”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并搭建了创新发展的广阔平台。当下的中国,创新精神中已融入时代精神,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大学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22

一、完善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机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投入;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应制订和完善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计划,将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环节中,通过设置学分、开设课程、配备专职教师等具体措施,完善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体系。高校应把科技创新培养教育的课时量计算纳入教师晋级的评定指标,通过完善考核制度,促进教师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高校应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机制,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课外创新竞赛的奖励办法,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经费投入,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大学生自主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热情,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努力开展“科技创新文化沙龙”“创新讲坛”“创新文化超市”等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加强大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增强创新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高校可以组织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参与度高的创新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内的各类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深入挖掘新媒体在创新教育和宣传领域的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典型、报道活动赛事等途径宣传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舆论环境。高校应组织“创新夏令营”“科技支农、支教”等活动,将创新活动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基地,实现校企合作

创新精神的培育需要有效载体的支撑,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搭建了理想平台。高校应努力组建大学生创新综合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等配套设置,以提升硬件水平,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此外,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与企业联合,共同打造大学生实习基地、创新活动开发基地,深入挖掘企业创新资源,聘任创业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创新指导教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探索学生到企业兼职、实习的实现形式,在具体的生产研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怀。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实现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四、加强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室

长期以来,高校虽已注意到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尝试并逐步推进实验室的开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高校实验教学还有待发展与完善。高校教务部门应加大教学中的实验部分,探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增大实验学分的比例,增加实验教师的配置。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水平的重要阵地。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科研实际情况,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通过完善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制度,将更多的本科低年级学生吸引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及各类实验活动,通过基础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也是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为高校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开凤.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途径新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王 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对策研究高校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