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改良与革新,让大学生可以在符合社会发展状态下更好地成长。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列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让大学生可以做到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作为一门理论性学科而存在,让学生去实践和操作的机会越来越有限。
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教授中多将重心放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上,很少有教师会主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严重偏离社会主体,没有以社会为衡量的依托,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一旦没有生活作为依据与支撑,必然会让大学生觉得失去了探索的勇气与机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纸上谈兵。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生活的路径探讨
1.重视生活实际,客观对待理论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把握好尺度,对学生接受能力以外的知识做到点到为止,如果课堂上出现过多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必然会干扰打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理论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根本,应当注重教授的方法与内容,基础理论知识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深层次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去自行体会。运用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这也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举措。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尤其偏爱从生活中来的课堂教案,这种讲课方式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采用多种讲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适当的氛围,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办法之一。教师可以多挑选生活实例作为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增强可信度,还能方便学生思考。
2.树立以生活为基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从客观角度来看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现状息息相关,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的生活以及环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应当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赋予学生最真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用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3.以知识的生活逻辑创新教材编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心理的困扰,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解答。教师可从生活中去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素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贴合实际,避免现实与课本的脱节。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修改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包括教材中的知识点等具体内容。教师可以以开设专题讲解的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学讲课,而其中选取的材料应当是以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为主要内容。这种教材内容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和指导意义。心理健康教学应以实践为根本,开展相关集体活动,而活动中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知识训练时,应大范围运用理论知识,以当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课堂的核心内容。不管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活动,都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实施教学工作。所有知识都是有一定规律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需要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逻辑思维模式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学习。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的课程,希望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既要在遵守心理健康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又应当以生活化的资源为主使课堂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柳友荣,吴桂翎.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2]尹晨祖.“回归生活”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河池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