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生物智慧课堂

2016-06-18 07:55史丽萍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生物构建

史丽萍

【摘 要】文章在阐述智慧课堂内涵的基础上,从以教学情境为先导,唤醒学生心灵智慧;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智慧;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激发学生主体智慧;以交流拓展为资源,挖掘学生潜在智慧;以课堂生成为动能,提升生物教学智慧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智慧课堂;构建;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39-0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可见,课堂教学是实现三维目标的主渠道,所以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最丰富,如智慧课堂、生成课堂、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创新,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已逐渐成为教学新常态。笔者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就构建生物智慧课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关于智慧课堂,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观点:智慧课堂是基于知识学习的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是基于唤醒智慧的课堂;是基于生命发展的课堂;是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课堂等。智慧课堂内涵的多样性正是其魅力所在,这也给我们探索与实践智慧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具有时代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质。新课改视角下的智慧课堂就是以建构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课堂。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用教师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在师生对话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师生协同合作中提高综合素养,在师生智慧碰撞中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主要策略

新课标明确:“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可见,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应是生物学智慧课堂的本质特征。下面以《鸟类》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就构建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主要策略作一介绍。

1. 以教学情境为先导,唤醒学生心灵智慧

本课以放映不同生态环境下鸟类的微视频导入新课。从既能游又能飞的野鸭,到既能走也能飞的家鸽;从南极滑雪游泳的企鹅,到荒漠快速奔跑的鸵鸟;从开屏的雄性孔雀到驯养后能学舌的鹦鹉、八哥等,旨在给学生留下鸟类多样性的初步印象,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在师生共同交流自己认识的鸟,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后,教师小结:鸟类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究家鸽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特征。

【反思】教学情境应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创意设计,它是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情后,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精心构思而成。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唤醒学生心灵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学情境应贯串于智慧课堂的各个环节,虽有导入转折、详略主次之分,但都是为课堂有效教学服务。

2.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智慧

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教师出示一只活家鸽,同时播放节日放飞家鸽的画面。接着演示观察提纲和分析思考题,要求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参照教材中的示意图和本章信息库的相关内容,在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完成观察、分析任务,并把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填入课本表格中。本课要求学生分析思考的问题串是:①体形:身体呈什么形状?羽毛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②翼:翼是由什么演变来的?翼上着生什么?翼在飞行中起什么作用?③肌肉:发达的胸肌附着在什么地方?胸肌在飞行中有什么作用?④骨骼:胸骨很发达与胸肌有什么关系?骨骼轻而坚固与飞行生活有何关系?⑤呼吸:肺和气囊各有什么作用?⑥其他:重点思考消化系统的适应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又发现并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尾羽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家鸽能在空中滑行?为什么家鸽一直在吃食物?家鸽要排尿吗?体温恒定有什么作用?等等。

【反思】观察、分析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旧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并加强巡回指导,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教师还要智慧地利用学生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围绕适应飞行启迪学生思维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激发学生主体智慧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理念之一。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组织学生参与以下体验性学习:①请3位学生测量活家鸽翼与体宽的比例:1位展开固定家鸽,1位测量数据,1位记录数据并公布测量结果及结论;②请学生感受家鸽胸肌的发达及估算其质量;③请学生用手感受家鸽身体是温暖的,认同其是恒温动物;④请学生掂量家鸽骨骼标本,认同其很轻;⑤观察家鸽浸制标本,认同能找到肺和发达的气囊,不能找到牙齿和膀胱;⑥介绍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交流对鸟类多样性的认识;⑦讨论“我能为鸟类做些什么?”学生踊跃参与,有的说要植树护林,因为那是鸟儿的家园,有的说要帮助宣传爱鸟护鸟,有的说可做个宣传爱鸟的网页,同学们报以掌声。当时给全班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学生提出把课上用的那只鸽子放生,得到了大家认可,并推荐他负责放飞,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爱鸟情感得到升华。

【反思】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实现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情感与智慧同步发展的目标。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并就课堂生成做好充分预设,课上要灵活、机智地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智慧地做好引导点拨和维持秩序的工作。既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体验,又要激发学生智慧、有所感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以交流拓展为资源,挖掘学生潜在智慧

在表达交流环节,每组派一位同学分别汇报一项观察结果,并归纳该项的适应性特点,其他同学可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演示课本表格,并逐项填入学生汇报的结果,最后作简要总结。接着教师以“鸟类都能飞吗?”这一问题转入拓展环节,通过回放鸵鸟奔跑和企鹅游泳的画面,利用信息库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从翼、羽毛和骨骼三项分析、理解“鸵鸟适应奔跑生活和企鹅适应游泳生活的特征”。而后设问“能飞的都属于鸟类吗?”,结合演示飞翔的蝙蝠和蝴蝶的画面,引导学生得出鸟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在“江苏省的爱鸟周是什么时候?2015年是第几个爱鸟周?我们能为鸟类做些什么?”的讨论中,学习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方法,并布置DIY任务。

【反思】表达交流的过程是全班共享学习成果、加深问题理解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提出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省、自悟。在智慧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的结论,更要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体验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交流拓展能挖掘学生潜在智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不断探索、发现,培养其创新精神。

5. 以课堂生成为动能,提升生物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既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最优设计,更体现在对课堂生成的随机应变。本课除了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外,还对课堂的动态生成智慧利用。如以流线型的电动车头盔和高速列车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流线型体形能减少飞行阻力;以飞机机壳的钛合金新型材料和扎风筝的轻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减轻体重与坚固耐用的平衡。又如,在出示活家鸽时,为让学生能近距离观察鸽子飞行的姿态,笔者有意放飞带来的鸽子,正当大家急着要去抓时,鸽子被预先拴在脚上的细线拖住了,这种有惊无险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的体验。另外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既要有开放性,又要有启发性,如在讨论“家鸽有没有膀胱?”时,笔者反问学生:“有谁见过鸽子小便?”学生笑答:“没有。”但有位学生接着说:“看到讲台上有鸽子的粪便。”笔者临时让他上讲台来观察“大便上有没有白色物?”学生答“有”。教师小结:“这白色物就是鸟类的尿,叫尿酸,它和鸟粪一起随时产生随时排出。”接着问:“没有膀胱和不贮存粪便与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齐声答:“减轻体重。”

【反思】教学智慧以教学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发挥教学机智。新课改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对教学程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但任何课堂预设都不可涵盖课堂的动态生成,所以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学生的资源生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智慧的同步增长。

总之,智慧课堂发展了师生的智慧,师生智慧的发展又反馈促进了智慧课堂的构建。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学教学的优势,以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构建智慧课堂的探索中,在深化新课改的实践中,实现师生智慧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翼之,曹惠玲.生物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初中生物构建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