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霞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08
思想品德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无论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堂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呢?对此,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也关系着学生的学。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得到发展。
1.要准确、清晰。教学目标的定位一定要准确、清晰,模糊不清的目标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容易使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语言准确、用词恰当、内容清晰,以确保没有歧义。
2.要实施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倡导实施三维目标,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应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3.要注意层次性。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即除了在课堂上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以道德教育为主的课程,其内容大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下面笔者具体谈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整堂课的效果。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悬念导入等,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从而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法枯燥,与实际脱离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可能高。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这比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可能好。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事物转变成为形象的事物,把静态事物转变成为动态事物,把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知识,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这比教师口头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不能忽略这一点,应正确看待其不足,发挥其优势,抓住时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滔滔不绝地讲授,总怕学生听不懂,尤其是讲到某些重难点时,更是面面俱到,不留一丝空隙。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教师的掌控下,逐渐丧失了自学能力,不可能对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广大教师开始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认识到了“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尝试着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自己的做法。
1.教会学生“看”书。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然后让他们明确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同其他学科一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即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还是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教师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思想品德学科的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致失分过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会学生答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教师只要把握好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萍.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2]董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3]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4]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