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将从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引导、意志的磨练、性格的培养、情感的升华这五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激发 引导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39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六个方面,而非智力因素指与认知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动机、信念、习惯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而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因此,小学教育就是不断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后,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各种习惯易于养成,也易于改变。因此,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生存压力加大,导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因而特别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此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当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动机的激发
动机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前进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而言,具有切实、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主动性强,勤奋努力,成绩优良。相反,学习动机不切实际或没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缺乏上进心和进取心,得过且过,成绩平平。因此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他们把对亲人、对家庭、对祖国、对人民的爱都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勤奋努力,立志成才,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亲人和家庭的关爱,回报祖国和人民的栽培。
二、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它往往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究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引导他们这种多元化的兴趣和爱好。但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易于发生变化和转移,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和教育,使他们真正理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三、意志的磨练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人们成才成功的柱石。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原子能的创造者道而顿也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杰出的伟人,他们并不是具有超人的才能,但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它的形成要经过艰苦卓绝的磨练,经受无数次的困难和失败,逐步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最后定格成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性格。它能使人具备独立地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准确把握,毫不动摇。它能够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磨练学生的意志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与家长紧密配合,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现在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吃、喝、拉、撒,事无巨细,全由家长包办。这不是爱,而是溺爱。
2.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要让他们知道,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古今中外伟人,无不经历了无数挫折,千磨万击、千锤百炼后才取得成功的,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始终保持一种“我能行”的良好精神状态。
4.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砺意志的好办法。有道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达芬奇画鸡蛋就是对孩子毅力培养的优秀范例之一。
四、性格的培养
欧文说:“教育人就是形成人的性格”。性格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因为智力的逐渐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良好的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德行,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基础;良好的性格主导人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良好的性格促进社会的和谐、创新,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1.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2.诚实、善良、勤奋、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3.勇于创新,坚决果断,一丝不苟,善于与人沟通合作。
4.积极进取,不怕失败,坚韧顽强的性格。
五、情感的升华
情感有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之分,消极情感阻碍智力的发展,阻碍良好性格的形成,而积极情感推动智力的发展,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能够促使孩子主动探索新知识,保持学习的良好状态,勇敢地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挑战自我。心境是情感最主要的体现形式。良好的心境,使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倍增。
总而言之,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偏废。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内因的话,它只提供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外因,它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要让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王鼎(1969—),男,汉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太平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