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英
摘 要 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14-02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都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及思考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传统的历史课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往往只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在个体思维上的差异,从而导致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的填鸭式教育不仅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而且还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采取填鸭式的“倒水”教学法,要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对联、诗歌、成语典故等,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成精神酿蜜的乐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特别是课堂提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如果问题太难了,学生就无从下手,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如果问题太易了,就不具有挑战性,即使答了也不会有成就感,同样也会影响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二、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情景教学的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讲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上用得比较多的是成语典故,为了说明商纣王的残暴,就讲“炮烙之刑”;讲巨鹿之战时,就讲“破釜沉舟”;讲班超出使西域时,就讲“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2.合作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对尚未弄懂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因为讨论时,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很多: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但在组织对问题讨论时教师要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点拨并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
3.课堂练习与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多做练习,这是巩固、强化知识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训练时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练习题,更不能出现习题形式的单一化,对各种训练的方法要优化设计,综合运用,实践证明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长期坚持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练习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以便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知识丰富多样,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特别多,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历史经过,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知识,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并运用历史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改变往日在教学中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和单纯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较丰富的形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