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德育工作的融合研究

2016-05-30 13:14王琳霞
科教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就业职业教育德育

王琳霞

摘 要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将大学生就业与德育工作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对就业与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其次,辩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两者融合的多维教育元素;最后,提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品德意识培育、以职业指导为手段的德育文化建设、以家校企联合为链条的职业素养追踪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 就业 德育 融合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8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integra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mployment and work in moral education; secondly,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thir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analysis of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al ele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to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riented sense of morality cultivation, to vocational guidance for means of moral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home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for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chain track fusion strategy.

Key words employment; mo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1 現代职业教育对就业与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全面素质有待提高等,出现这种供需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消除或减小这种偏差也是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是一条非常关键的路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品德素养是根本和灵魂,因此职教德育工作在贯彻落实《决定》中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综上,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有必要将就业指导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

2 就业与德育工作的辩证关系

2.1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

2.1.1 就业指导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学校在新生入学和大一期间就开设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在职业与就业方面形成基本认识;在大学中间阶段,通过“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课程,分层次、分结构、分模块地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进入高年级尤其是毕业学年,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还通过专题讲座、报告、招聘会等形式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2.1.2 就业指导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表现最明显,又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是与社会、与职业界的联系紧密,能最快、最直接、最全面地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在供需平衡中迅速地寻找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尽快地全面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1.3 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各地高校都要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一要求不仅突破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范畴,更是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强调学生个人技能的培养,也需要注重对创业中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2.2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2.2.1 在动态变化中调整德育教育体系

高校的德育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随着施教者、受施教者、学校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趋势、社会人才需求层次和结构转变、学校总体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升级等时代内涵,尤其是随着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的思想、心理的动态变化,德育教育方式和侧重点都要随之改变。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面临着身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毕业前就业心理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

2.2.2 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尤其是在理论学习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还较薄弱。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最主要渠道依然是“两课”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然而,高职学生往往将这种课堂教育看作是又一种完成式、学分式任务,在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地培养职业综合素养方面显然还不够。

2.2.3 学生品行受社会多元化影响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扬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在来到高校之前,学生们的品德修养主要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但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实践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学生正是在这个与外界社会接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元化影响,逐步发展自己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

2.3两者之间的联系

2.3.1 共同贯穿大学生涯的始终

就业指导与德育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两个部分的工作都贯穿了大学生涯的始终,并且对学生毕业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学校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先成人,再成才”,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先成人”,而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再成才”,就业指导则需要德育的“成人”教育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2.3.2 共同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就业创业是生命工程。就業指导是从职业素养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高校就业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德育教育是从个人思想品德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正确的政治倾向,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在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两者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共同的目标,是缺一不可的关系。

3 就业与德育工作的多维教育元素

3.1 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家长所拥有的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他们对整个社会发展、就业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见解和预知,学生的品行修养受家庭影响尤其深刻,家长们的一言一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家长在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会发挥主导作用。

3.2 学校教育

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德育与就业工作的融合拥有了较大的平台和空间,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实践训练等,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与就业紧密结合,最关键的是为融合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服务化的工作者,让融合模式制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3.3 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就业能力最终是要经过社会大炼炉的考验的,因此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德育和就业融合体系,将德育融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从实习到工作,从学校到企业,以就业为契机实行全方位的德育追踪,利用反馈信息不断反省、检查、修改和完善学校的德育与就业工作体系。

4 就业与德育工作的融合策略

根据社会、行业对就业者品德素质的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该将德育始终贯穿于、融合于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育和提高的整个过程中,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1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品德意识培育

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学生的就业道德和创业道德,包括了责任、诚信、风险、务实等多种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规范。为了推动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进步,在大学教育中除了传统的“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模式,还应该将学生的品德意识的培养、考核和衡量与就业能力综合素养挂钩,形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德育文化体系,将就业创业品德意识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课程考核、课外活动和专业教育中,促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就业中提高品德,用品德为就业添加砝码,激发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4.2 以职业指导为手段的德育文化建设

为了将就业与德育工作高度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养为整体目标和衡量标准,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要从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指导。一是构建就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让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受到持续、专业、个性的就业能力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构建职业能力竞技平台,在学生展示和提高自我能力的同时,观察、探索和发现他们在职业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弱点,针对优势与不足迅速调整职业指导方案;三是构建职业道德文化平台,与团学工作相结合,创建品牌论坛、品牌沙龙、品牌课堂,请企业人进校园,让学生进企业,使职业道德文化品牌深入学生内心,成为他们步入社会的一个文化标签。

4.3 以家校企联合为链条的职业素养追踪

家庭、学校、社会是每一位大学生都不可或缺的多维教育元素,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一方面的责任,而是应该联合家庭、学校和企业形成职业素养追踪链:学校有效收集来自家庭、用人单位及行业人士对大学生素质培养、专业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同时,家庭、学校和企业共同对毕业生展开就业心态调查,及时收集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通过三方交流、沟通和分析,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探索大学生职业素养终身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欣.高校德育载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5.

[2] 金海群.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

[3] 方素英.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4] 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5]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80.

[6] 沈小静,荀萍,马丽梅.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1:63-64.

猜你喜欢
就业职业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