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雨晴 黄莉
摘 要 本文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行为动态,提出新型的集体活动管理模式,提高集体活动参与度为目的,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为例,利用个案分析、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集体活动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O2O活动平台试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高校第二课堂的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集体活动 O2O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91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behavior, proposed model the collective activiti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improve the collectiv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degree for the purpose, to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using case analysis, literature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 of collectiv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ring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o2o platform test, and hope it is helpful to the reform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95s college students; collective activities; O2O management mode
0 引言
有效的集體活动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锻炼综合能力和增强集体活动凝聚力的主要途径。在高等院校,可从“团、学、社”(团委、学生会和社团)三方面对集体活动进行分类。对于参与度的界定问题,Hammel(2008)认为参与度指的是参与者认真投入到活动选择、活动进程以及活动评估上,真正成为活动的一部分,并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个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受到他人的影响并且和同伴之间形成或亲密或疏远的关系。
在新媒体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以及价值判断的背景下,这些95后大学生具备着与90后、80后大学生截然不同的特点。 在当前思想言论相对自由的社会,“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小觑。林桂泽(2014)将“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归于五点:集体主义意识减弱,功利主义化、学习肤浅化、生活世俗化增强,心理耐挫性减弱。魏丽芬(2014)提出学校对大学生集体意识教育不足是大学生集体意识弱化的一部分原因,强调了学校这一特殊角色对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重要性。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部(NCES,2012)统计的数据,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更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到课率比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还要高15%;参加课外活动能够劳逸结合,提高专注度,并且能够交到一些共同学习的小伙伴,提高学习成绩;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责任感、归属感等都相对较高;参加集体活动在无形中提高了能力,增加了成功的几率。
虽然学生能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变得更加理性,也能够提早适应社会的复杂,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是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而很多参加的同学则认为活动多、杂,与自身期望有差距。怎样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完整地体验大学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完整教育体系;怎样把握课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使学生不是一味地举办和参与活动,而是真正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江财国际95后大学生活动参与度现状的分析
1.1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我们设计与发放问卷主要是为了调查目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95后大学生集体活动参与现状以及同学们对集体活动设置的意见与建议。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是江财迈入21世纪之后,依托本校在经济,管理学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而成立的新学院之一。综合中西方教育模式的长处使得国际学院具有其独特性,对于探讨新型教育模式有着一定的优势。
由于调查的开展在2015年9月,考虑到15级新生刚入学,还未体验学校集体活动,因此调研主要面向国际学院13、14级学生展开。我们利用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发放,将网络链接通过班委通知等信息渠道下放至每一个调查班级,尽量使得样本分布均匀。在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以及类似的问卷研究之后,我们对活动举办方和活动参与方进行了相关访谈,并向统计专业老师请教问卷设置、样本数量等问题形成问卷初稿,反复修改完善问卷,最终全面发放。截至2015年9月底,我们一共收回314份问卷,剔除11份无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303份。13、14级总在读人数为1141人,样本数占比26.56%,其中13级样本数占比25.2%;14级占比29.4%。国际会计、国际金融、CITF、CFA的抽样比例分别为27%、31%、32%、22%。样本分布较为均匀,认为样本有一定代表性,但由于样本数相对较小,不可避免的存在抽样误差。
1.2 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对活动举办方以及活动参与方提出针对性建议及对策,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问卷进行分析。
1.2.1 了解活动信息途径分析
六种信息途径中,选择学院官网的人数为47,班上告知的人数为261,微信平台的人数为106,朋友、室友告知的人数为93,宣传海报、下班宣传的人数为61人,仅一人选择其他。Q统计量观测值为518.506,相应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认为同学对各种信息途径的使用率存在明显差异,班会班委告知的作用最大。
1.2.2 活动参与及激励方式分析
六类活动中,选择社会实践类活动的人数最多,共计230人;其次是学科和商业竞赛类活动比较受欢迎,人数达128人;品性修养类活动的选择人数仅为35人;学术科研、文体艺术、团学工作三类活动被喜爱程度相当。
在对“认为不参加集体活动的主要原因(多选)”的调查中,216人选择“认为活动意义不大”,184人选择“没时间没精力”,107人选择“信息渠道不畅通”,仅有16人选择其他,其中有一半以上选择其他的同学都认为是自身缺乏自信。
在最受欢迎的奖励机制数据分析中,实习机会奖励受欢迎程度位居榜首,其次是学分兑换、评选加分等。Q统计量观测值为280.876,相应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认为同学对各种激励方式作用的看法存在明顯差异,实习机会奖励的作用最大。在激励机制中,我们对学生对学分绩点制度的认同度作了分析。统计数据显示低年级同学对学校学分绩点制度①的认同度比高年级同学的认同度高。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学分绩点制度越来越完善,更加科学地根据活动层次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绩点,同时增加了老师在该方面的指导环节,使得该制度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是由于高年级学生经历的活动更多,更加能体会到由于制度的缺陷所暴露出的问题,因此对于学校学分绩点制度的完善,应该更多听取高年级学生的意见。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发现,学生对就业方面以及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比较重视,他们更愿意参加商业实践和专业学科竞赛类项目,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场能力,丰富简历,以增强就业竞争力。选择参加活动的依据是活动的“有用性”。相比之下,品性修养类活动是最不被看好的。在这个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时代,大学生也更加功利主义化。
1.2.3 价值观分析
从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两组变量对95后价值观的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性别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价值观的影响不大。
从调查结果看,41.72%被调查者崇拜“活出自我的平凡人”,36.31%被调查者崇拜“商业领袖和企业家”;问题“你是否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去服务大西北?”中显示只有28%的被调查者有服务基层的明确意愿,而愿意服务基层的人里面将近四成人的动机出于“利于未来发展”。而在问题“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可以看出,对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占比相当,前者略微多于后者。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国际学院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向于寻找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跟随不盲从,也对不断提升自我抱极大热情,但服务意识和牺牲精神偏弱。
2 O2O管理模式的引入及成果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在如今几乎每个学生都智能手机不离身的情况下,若能利用微信平台,或是手机APP,将“O2O模式”运用到活动的宣传、参与及后期评估中,将大大提高活动管理的运作效率,提高活动举办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由于江财国际对本次研究的大力支持,我们得到相关技术人员及资金支持,建立国际助手微信平台并引入PU口袋校园手机APP,并修订了《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创新实践活动学分实施办法》,我们得以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随着制度的出台及平台的使用,学分激励加上参与感、体验感及绩点积分即时入账的满足感,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剧增,几乎所有活动的参与席位均会在几个小时内“抢完”。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解决目前的存在的问题,提高集体活动参与度以及提高活动质量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创新宣传方式。现在活动宣传的主要途径还停留在班群传播、贴宣传栏海报、发传单及下班宣传等传统方式,既费时费力,又难以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引入“O2O模式”,将宣传、报名一体化,把活动的具体信息、宣传视频等一并放在平台上供学生查看,建立这样一个固定的宣传平台,定期为学生发推送消息,学生亦可直接在平台参与报名,大大减少宣传和报名的程序;而新潮和便捷的活动查看模式及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宣传界面都非常符合95后大学生的审美,也使得学生在获得新鲜感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逐渐让打开手机看活动成为一种时尚。举办方则不需要担心信息发布不到位、没人参加的窘境,更加专注于活动的质量。
(2)建立双重评估反馈机制,提高活动质量。在互动平台中,举办者可以和参与者进行直接对话,有利于带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强集体活动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这一平台,举办者根据每一个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参与者则在参与活动后对活动各方面进行评分,建立这样一个双重评估反馈机制,让双方都能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改进。
(3)与学分绩点制度相结合,引入积分奖励机制。学校原有的学分绩点制度融入其中,并直接与成绩挂钩,将硬性要求和软性激励相结合。为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自2014级学生起将创新实践活动学分以“学科实践”课程列入各专业培养计划,作为必修课程,制定了“绩点”转“学分”的可操作规则。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校园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学工作、学术科研、技能考证即可获得相应绩点,大一至大三学年,绩点累积超过60个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绩点数对应课程成绩;同时,辅以“积分”兑服务的制度,学生参与或组织活动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服务,而服务由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从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成长互助的平台。
3 充分重视参与者,提供科学性指导
根据调查反馈情况,参与者本身的问题也会影响集体活动参与度。针对调查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时间管理上的指导。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不参加活动的理由是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然而事实上很多活跃在集体活动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善于管理时间。由于大多数同学在中学时期都是埋头苦读,极少需要考虑如何平衡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建议在每一学年大一新生接触集体活动之前开设相关讲座,指导更多的同学学会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心理上的指导。由于对自身特征不够了解,盲目参与活动的同学不在少数,以致于在集体活动中不仅无法较好地汲取营养,反而产生了排斥感。更有学生因不够自信,害怕在集体活动中受挫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多开展心理知识方面的讲座,鼓励学生与心理老师进行交流,加强其对自身性格特征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提升自己;同时可以在每次集体活动中邀请一位學校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为学生作出科学性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益。对于学生普遍功利主义化增强、服务意识较弱的现象,学校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心理的引导教育。
4 结语
大学生集体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起着无形的促进和补充作用,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面对个性日益鲜明的新时代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研究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行为动态,采用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开展各项活动形式内容层面的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集体活动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自愿参与活动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另一方面活动的设计不能因过于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丧失了本身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唯有以“办好活动,培养健全性人格,提高综合能力”为核心,充分重视大学生集体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得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高校教育生态系统。
注释
① 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是通过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与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绩点制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每个高校的培养方案不同,配合的学分绩点制度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Hammel Joy, Magasi Susan, Heinemann Allen, Whiteneck Gale, Bogner Jennifer, Rodriguez Evelyn. What does participation mean? An insider perspective from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J].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2008.
[2] Roulin Nicolas. Bangerter Adrian. Students' us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positional advantage in competitive job markets[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013.
[3] Wang Xueli, Kennedy-Phillips Lance. Focusing on the Sophomores: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Academic and Social Involvement of Second-Year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13.
[4] 林桂泽.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4.1:218-219.
[5] 魏丽芬.新环境下大学生集体意识弱化现象的探究[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4.4:39-41.
[6] 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
[7] 克里斯汀·仁,李康.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高等教育研究,2008.3: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