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 12:59陈秀平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

陈秀平

【摘 要】依據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如何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灵活性 敏捷性 独创性 深刻性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生活。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必备的技能,每个年级的教材中,计算教学都占很大的比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他知识的学习都是根据计算教学的进程而展开。

人们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于计算和解决问题来说,有的老师片面地以为计算太简单了,只有那些“解决问题”才是使大脑得到锻炼的“思维的体操”。其实,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计算能力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更是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的体现。所以,要狠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后天的教育和训练对一个人思维的发展影响重大。在平时的计算教学实践中,很多不爱计算、怕计算的孩子,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适当地拓宽思路,培养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能灵活地解决计算,从而喜欢计算,步入良性循环。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试商过程一直是学生感到害怕的。我是这么处理:在掌握一般的试商方法后,设计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如146÷26,如果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在学生完成常规方法后提出: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试商,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就有了把26看作25,25×5=125,刚好,不用调商。在此基础上优化、归纳出“靠5试商法”。在熟练掌握算法后,再介绍其它灵活的试商方法:“同头无除商8、9”(例236÷24),“折半商5法”,(例168÷32)等。这样,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二、简化过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从计算方面来说,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对于一道题目能快速做出反应:判断运算顺序、运算方法、简算策略等,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很重要的,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实现知识的迁移,并提炼、简化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从“会计算”到“爱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像25+37,52-37这样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我曾有过很得意的体验),当时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从笔算到口算感到困难,虽然课堂上算理也说得很通顺,但练习时还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进行:好多孩子都是先写个位,再写十位。可见他们根本不用口算的方法。问及怎么算,说出了笔算的方法5+7=12,写2,20+30+10=60,写6;他们宁愿在头脑中打草稿,也不口算,更有的直接列竖式计算……结果是:速度慢,错误率高——因为思维的顺序与书写的顺序相反,这样容易把得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写反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引导孩子将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进行迁移,并教他们简化思维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看个位(判断是否进、退位),定十位(根据判断,确定十位上的数)。如25+37,看个位,进位,定十位2+3=5(个十),5+1=6(个十),写6,个位5+7=12,写2(已进位过了)。提炼语言:进位、6、2。减法也一样,非常简洁,两三秒内就解决了。这样符合口算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思维的顺序与书写的顺序一致,轻松高效,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方法。当时,我还套用了“大宝”的广告词“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贡献。”学生都乐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其它类型的计算也进行相应的思维敏捷性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过程,无痕地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三、尊重个性发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

教学时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合理、独到的方法。如78×9,谁都会,基本上都是笔算。生1:老师,我不用笔算就知道等多少780-78=702,受到启发,生2:80×9-18=702,这思维的“闪光”之处,能不大加赞赏。

像这样经常性的进行的变式练习,鼓励孩子提出简便的、合理的、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四、融会贯通,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分散在各册教材中,显得比较零散,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如何沟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串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史中宁教授有精辟的概括-数学模型主要有两个: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A+B=C、A×B=C),如果再加上一个的话,就需要加上“植树模型”(一一对应)。一句话,深刻概括了小学数学的几乎全部内容。计算方面的知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这里,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特别是六年级下册的总复习。我们知道,复习课的任务有三:查缺补漏、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四基”的背景下,复习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还要关注复习过程中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拓展了哪些能力,渗透了哪些“基本思想”。[2]这要求我们要提高复习课的思维含量。如在进行“比和比例”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时,可以从一个比入手,引出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等内容与除法、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把按比分配问题转化为分数乘除法问题来解决,解比例转化为解方程……,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沟通整合,使所有的知识板块化,为学生的后继打好基础。这各過程,综合渗透转化、建构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所有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郑毓信教授也强调:要将复习课与数学思维更好地联系起来,努力做到-用数学思想和思想方法来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从而不仅可以是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也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数学地思维。[3]

总之,运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计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结合,计算能力体现的是学生思维的综合水平。思维能力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割裂开来。教学中,我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唐彩斌:《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设计解析(《小学数学教师》2014第2期)

[3]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复习课》(《小学数学教师》2014第1期)

猜你喜欢
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让经典不再遥远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C2系统的敏捷性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