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不再遥远

2017-02-10 17:23刘岩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亲切感深刻性学习

刘岩

摘 要:鲁迅,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名字,加之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和其作品的深刻性,让人在敬仰之余产生一种距离感。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尽管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鲁迅先生的不少作品,从散文、杂文到小说涵盖了多种体裁,但现实的情况是中学生群体对鲁迅的印象是零散的、隔膜的,缺乏一个相对的完整性和应有的深度。由于中学教育对研究鲁迅的前沿知识知之甚少,鲁迅竟成为语文教材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了让学生喜欢上鲁迅的文章,让经典不再遥远,从几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对鲁迅的作品爱不释手,并能深刻领悟其内涵。

关键词:鲁迅;亲切感;深刻性;学习

因为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不好理解,所以鲁迅的很多名篇也很难在学生内心中引起情感的共鸣。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急于讲解课文,在走进经典之前先知人论世——走近鲁迅,走近他的时代,去感受鲁迅的生活和情感。

一、从读过的鲁迅作品入手,唤起学生的亲切感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情感目标。鲁迅也有着普通人一般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说他具备比一般人更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笔下的游子之思、兄弟之义、男女之爱、父子之情……正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的情感。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相对而言比较浅显。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等散文大都采用记叙的方式记载了作者幼年时期的往事,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鲁迅也如我们一般是个活泼、有好奇心的孩子,从心理上拉近大师和学生的距离。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鲁迅的成长与成熟,感受到一个热血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还有《故乡》和《孔乙己》这两部小说,也同样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无限的悲凉与愤懑。这些都是学生以前读过学过的文章,以此为入口,很快就能唤起学生对鲁迅的亲切感。

二、分析鲁迅的小说和杂文,引领学生感受其思想的深刻性

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虽然不太多,但几乎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小说中的各个人物也都是深入人心的。从孔乙己、闰土到祥林嫂、华老栓、阿Q等,这些人物无不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悲剧性形象。细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在不同之中又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鲁迅先生思想深刻性的体现。如果说孔乙己、闰土、祥林嫂他们的悲剧源于具体的社会因素(科举,封建礼教等,这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分析),那么华老栓和阿Q就不仅仅是由于这些了,而是有其自身的劣根因素(当然这种劣根性也与社会因素分不开),这就是鲁迅作品中更深刻的意义所在,尤其是阿Q形象的塑造,让那些总把不幸推给社会、推给时代的人能从自身去反省、去领悟,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代人也是一种警示。这就是鲁迅的高明之处,他能从更深层去体会、去揭露,也因此更见其思想的深刻。《拿来主义》《灯下漫笔》等杂文,不仅在遥远的鲁迅时代有深刻的现实性,即便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仍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学习鲁迅的作品就等于提升了自己灵魂的高度。在中学阶段感受鲁迅思想,可以围绕“批判国民劣根性”展开。鲁迅以其锐利的目光和如椽大笔向中学生展开了一个现实的世界。在慢慢迈向成熟的过程中,阅读鲁迅对于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旅程。但唯有如此,中学生才能彻底摆脱自身的肤浅和幼稚,才能挣脱世俗化的功利主义,摆脱庸俗的人生观,开始心灵的成长。

此外还可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鲁迅的作品,加深对这位伟人的认识与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了解鲁迅,也可以多角度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作品,从而让学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这位伟人。阿累的《一面》是人教版教材中选编过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从作者娓娓道来的事件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关心青年成长的师长的高大形象;《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我们又看到了鲁迅生活化的一面,特别是对待孩子周海婴,那是一个把父爱种在孩子心田里、让儿子可以终生取暖的慈父形象;当然,人无完人,我们还可以指出《风筝》一文里,写他小时候对待弟弟的一次“残忍”举措。《拿来主义》中,对待梅兰芳有欠公允的讽刺,以及鲁迅杂文中“打笔战”时一时激愤之语,都是鲁迅“不完美”的证据。在教育过程中,不必“避尊者讳”,更不必担心学生会因此讨厌鲁迅,恰恰相反,正是这份“不完美”,才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其人格的完整与伟大,真正理解鲁迅为何伟大——永远保持人格独立,绝不向任何势力妥协;永远怀揣着悲天悯人的情感,绝望中苦苦探求希望。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读鲁迅是要读一辈子的。”在中学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与条件下,我以为让学生真正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是阅读鲁迅作品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日子里,鲁迅应该成为他们头顶的一片璀璨星空!

走近鲁迅,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不朽和伟大!

让经典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何更生,丁晴.中美鲁迅作品教学设计的差异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

[2]丁丽.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选及其教学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范雅.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小说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王万辉.中学语文教材上的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亲切感深刻性学习
书,让我们走在了一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吴浩: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绘画空间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