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前世今生

2016-05-30 21:48王定毅
宁夏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改良唯物史观

王定毅

摘要:歷史虚无主义来自于后现代史学思潮,但当下具有特定的含义,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之所以猖獗,在于具有历史、现实、方法论和逻辑等方面的原因。为了制止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坚持对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学习,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改良;唯物史观;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6-0071-04

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不时出现刺耳的噪音,尤其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最。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理论界已经对这股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代表人物有朱佳木、梁祝等著名学者。笔者在这里试图以事物的逻辑关系为主线,来认识、梳理历史虚无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凭空产生,有其发展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来源

一般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来自后现代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于20世纪中叶,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确定性,而只有模糊性、间断性、散漫性、不确定性、无序和凌乱、反叛与变形等。20世纪70年代开始,历史学领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 怀特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真实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故有多少种理论阐释,就有多少种历史。

海登· 怀特的观点与其学术知识结构不无关系,他既是历史哲学家,还是思想史家、文学批评家,被誉为在文化理解和叙事的语境中,把历史编纂和文学批评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典范。这使他在历史研究和文字表达方面均具优势,学术知识结构使得他可以自信地将客观存在历史归结为文字表述的历史。在海登· 怀特之后,弗兰克·安克斯密特、凯斯·詹京斯、艾伦·蒙斯洛著、凯斯·詹京斯等,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现代主义对史学影响主要表现为否认客观的历史真理的存在,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史学受到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有人甚至认为这将导致中国史学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此影响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日渐凸显。

(二)中国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上述历史虚无主义与当下中国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有诸多联系,但也不完全重合。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指对中国历史、民族文化和精神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历史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其重点是否定中国人民革命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其主要表现为:

1.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在于否定革命。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是激进的,把改良主义作为唯一出路,否定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农民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鼓吹革命斗争是脱离实际的“激进主义”。事实上,中国曾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改良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特殊的国情决定只有采取革命的方式,才能推翻旧制度为生产力发展创造前提。革命的发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并非凭空产生的。推崇改良,否定革命,本质是为实现自身政治诉求制造出来的主观臆断。

2.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在于披着学术的外衣。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的一个角度或者范式,但持“现代化史观”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唯一要求或唯一主题就是现代化,革命是破坏社会稳定、制造社会动荡、阻碍现代化的消极力量,革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制造出来”的。在此思想指导下,他们不遗余力地美化和歌颂帝国主义,颠覆历史人物的评价。这种史观的缺陷是忽视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即现代化是近代革命的目标,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道路是这一点的最好佐证,他们一开始并不主张革命,但严酷的现实告诉他们中间道路无法走通,只有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3.历史虚无主义的险恶在于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历史虚无主义推崇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等等,其共同的政治诉求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最具代表性的,是竭力否定近代中国特别是五四以来爱国的、革命的传统,把自由主义说成是最好的、当今中国应当继承发扬的五四传统,并要求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学说、经济思想和社会政治制度加以实现,这样才会把一个自由的中国带入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污蔑中华民族。他们轻蔑中华文明、黄土文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极度颂扬海洋文明、西方文明。他们人为地把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的标准,以西方的标准来裁剪中国的传统文明,评判中国当今的各项制度。可见,历史虚无主义是从既定的政治理念出发,有选择的“虚无”,集中到一点就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虚无主义猖獗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一直能大行其道,甚至还拥有不少为之欢呼的观众甚至追随者呢?

(一)从历史纵向角度来看,具有一定历史渊源

1840年的鸦片战争,虽然清政府是战败方,但依然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胜利是武器、技术先进,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依然领先于世界,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可见一斑。但甲午战争的失败却对民族刺激甚大,小岛国日本战败中国,民族优越感顿失,被有识之士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此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潮流,到新文化运动出现全盘西化的倾向。不过,民族优越感的倾向也同时并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以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自身缺乏建设的经验,中国向已经取得巨大胜利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学习,由于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崇拜苏联,也就是崇拜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向西方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引进资金、技术乃至人才和管理。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开始在中国泛起,他们崇拜西方,崇拜资本主义,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评价标准,来评判中国、裁定中国。

(二)从现实角度看,片面理解改革开放事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在执政条件下采取革命形式的态度,而是采用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体制进行改革。但历史虚无主义者据此认为改革一切都是合理的,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而且不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机械、片面地理解改革开放的事业。

同时,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确实存在着脸谱化人物的现象,伟大人物以“高大全”的面貌出现,反动人物即使曾经做出过贡献,也被一笔抹杀等,这是学术研究中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学者们坚持从当前实际和历史出发,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重新审视过去的研究,开始改变直线、片面的评价方式,关于近代乃至古代中国的人物、事件评价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和客观,一步步向本来面目靠近。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抓住以前学术研究中的缺陷,大做文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在对待历史材料上,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是从史实出发,做到实事求是。但历史虚无主义则是根据自己政治诉求,片面引用史料,改变对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为了让公众接受他们的观点,历史虚无主义还披着思想解放的名义,以公正客观的学人面貌出现,宣扬以人性论原则治史,否则就是脸谱化、扣帽子。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能够迷惑部分人群,就在于他们采用的材料不全是虚构的。他们的问题在于断章取义,只是根据他们的需要,以他们假定的观点来裁剪材料。列宁曾经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2] 。

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用抽象的人性论取代阶级论。比如对像蒋介石这样纵横捭阖于政治舞台,善于以权术消灭异己的人,怎么能够简单以他的日记作为历史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呢?汪精卫投敌叛国后,在他写的诗文中还哭天抹泪地抒发所谓的“忧国情怀”,难道能够根据这种诗文把他说成是一个爱国者吗?[3]

(四)从逻辑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步步递进

当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有这样一个逻辑贯穿其中,可以将他们的虚无过程概括为“六个夸大、六个虚无”;通过夸大领袖的工作错误,来虚无领袖的一切;通过夸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和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来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夸大改良来虚无革命,否定革命的道路;通过夸大封建主义统治的优点,否定近代人民的探索,认为人民应该接受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等待统治者自我的调整统治政策,否则就是破坏社会稳定;通过夸大历史上不足来虚无中华民族历史,进而夸大民族不足来否定中华民族。最终达到虚无一切的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否定历史的时候,突破口往往选择在否定毛泽东。由于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是新中国的旗帜,否定了他,就等于否定了党,否定了国家。

三、制止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是一股政治思潮。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专业工作者,需要批判,但我们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廓清舆论、正本清源。如果从这个角度,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种种论调,基本没有逃出贬低中国、颂扬西方的范畴,本质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认为西方比中国发达,即使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他们仍然认为中国不可与西方同日而语,因为中国在科技、社会、生态等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观点,从根本上教育群众,最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國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唯物史观不但要在历史研究领域贯彻,还要贯彻到所有学科研究领域中,切实做到实事求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引领,切实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内容。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理解,批驳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背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审视、观察、思考和研究历史。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深入批判,旗帜鲜明地划清界限。不但要回应历史虚无主义者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更要举一反三,在更多问题上抢占声音的制高点,做到未雨绸缪。

(三)始终坚持对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学习

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的所谓种种解密“历史事实”,在专业研究人员看来,都是胡言乱语,不值一驳,但普通大众对此并没有免疫力,他们很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感染,有的甚至还以此作为扩充知识的手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但是目前,不得不承认,在历史学习方面,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我们的历史教材有的还不能做到完全的实事求是,仍存在对成绩说够、对缺点回避的态度,这就给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机会;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制下,历史课的地位急剧下降,在学校、教师、学生心目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自然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编辑出版高质量的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呈现历史的原貌,客观地记载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绩,如实地反映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上的种种曲折和失误;同时,希望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对历史学科寄予应有的地位和重视,改变目前这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使历史学习,尤其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学习逐步深入人心,使更多受众准确把握近现代中国国情,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育与启迪,更好地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者主要在网络上尤其是微信微博上兴风作浪。但是,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批判却集中在传统的学术期刊上,且多为学术化的语言,这不仅造成战场的不一致客观现象,而且使批判的声音难以迅速在大众中广为传播。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坚持唯物史观的专家学者们在传统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还应将重心移至互联网这个主战场,并且将学术成果以网络的语言进行转化,以便更好为民众接受。

(四)始终做到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

曾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柯伟林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很强大,但尚未达到应有的自信。我们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学科成果,但也应逐步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争夺话语权。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泛滥猖獗,就在于西方标准仍然在国民心目中有传统的优越地位。我们的新中国,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目前,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连西方也开始惊叹中国的飞速发展,在生产力、在综合国力、在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模式已经进入西方学界的视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做到对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制度、自己的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加强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破除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西方文明奴颜婢膝的崇拜。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確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的错误言论。捍卫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只要唯物史观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历史虚无主义终将成为历史的笑料。

参考文献:

[1][JP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80.

[2]列宁全集:第28卷[M].人民出版社,1990:364.

[3]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改良唯物史观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