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最根本的原因是亲情缺失,同时也有教育缺失,监护缺失的因素。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监护也主要是学校监护和家庭监护。对于未成年人,亲情、教育以及监护都离不开家庭,学校也负担着部分的教育和监护,而学校和家庭必然离不开社会,所以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解决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隐患,这不是哪一方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对他们倾注关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在心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社会也逐渐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当做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将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心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1、渴望独立,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独立自主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后续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鸟儿大了,总会离开妈妈的怀抱,留守儿童由于离开爸爸妈妈的庇护,很多问题不能依靠爸爸妈妈,只能靠自己。同时,留守学生处在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个体逐渐走向成熟,渴望独立处事,做小大人。
2、向往交友,扩大交际范围。在家中,孩子和爷爷奶奶存在“代沟”,共同语言少,孩子大多数时间沉浸在电脑或电视中,与现实生活脱节。他们希望和朋友玩耍,倾诉苦闷与疑问。他们渴望和好朋友交往和生活。
3、期盼优秀,夯实文化底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少孩子很懂事,知道体贴爸爸妈妈。孩子们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希望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希望以优异的成绩向爸爸妈妈汇报,让爸爸妈妈在外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4、祈望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在学校,学生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听讲、作业、复习、考试,每天所听到的教导,就是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刻苦学习,生活里只剩下了学习书本知识,只有争取考出好成绩。家长和学校形成共识:“学习不好,什么都不是。”孰不知,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动,爱玩,希望参加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及教育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想要从社会的角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强调农村父母在监管、呵护、教育方面的责任,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另外,还要加强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提高农村儿童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以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儿童的素质培养,增加课外活动开展,注重其良好性格的形成。此外,当前很多农村出现了“代理家长”、“托管中心”,对此类托管管理的方式进行法律明确规定,限制其行为,从而保护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2、强化农村教育师资力量。当前,我国农村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普遍存在教师文化知识匮乏、教学忽视德育培养的现象。因此,想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重视智育德育共同开展,注重学生心理辅导,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帮助其摒弃不良的思想意识,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正常化。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班会,让学生以发言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述,增加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养成善于表达、乐于融入集体的思想意识。
3、加强父母的情感呵护。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点在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父母对于孩子没有足够的教育意识,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父母的责任。因此,从父母的角度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例如:父母每天与留守儿童通电话,问及其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足够的关心;定期给留守儿童邮寄衣物、学习用品;注重和班主任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现状。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避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4、组织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孩子面对的是两个世界:一是知识的世界,一是生活的世界。两个世界达到完美结合,孩子们才能对学校生活有所向往,有所不舍。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供他们选择,让他们不同的兴趣得到满足。众所周知,孩子们整天毫无目的的蹦蹦跳跳、吵吵闹闹,这并不是有益的活动。老师应有组织的介入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的体验中真正地对世界、对生活、对情感、对自我有所认识,进而达到促进孩子们的情感發育和世界观的形成。
5、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因此,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首先,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寝室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其次,教师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比赛及安全教育等活动,潜移默化中强化其自尊、自立和生存能力。
6、设立“亲情热线”。在学校设立“亲情热线”,弥补留守儿童感情上的需求。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借助“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话,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笔者目前关于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和心理需求满足的研究,只提一些经验的对策与建议,至于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育和监护的完整体系如何构建,这些问题尚未做深入和充分的论述,所以,今后的相关研究将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方法力求多样化,研究的主体力求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