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语文备考普遍存在教师累、学生烦、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提高高三语文备考效率广受关注。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立足语文课堂,顺应学生心理特征,关照学生情感需求,精神引导,精准讲解,精简内容,将语文考点浓缩在语文课堂中吃透消化,切实提高语文备考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备考;心理需求;教学智慧
2015年高考尘埃落定。我教的应届班的语文成绩在年级平行班中名列前茅。回顾自己一年的教学,取得这个成绩,是有一些意外,但不是全没有根据,不是全凭运气。
我是在高二课程结束后由学校调整担任该班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负责一个补习班的语文课。)执教该班语文课后才知道,这个班六门课里有四门课的老师被重新调整,高二下学期年级综合排名倒数第一,语文学科排名倒数第一。置身教室,你会下意识地感觉到身后有怪异的目光和动作,有一种不正常的无声的信息在传递交流。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对高考缺乏信心,缺乏班级荣誉感。教室窗户玻璃、门拉手、门锁、课桌凳、讲桌、四面墙壁,处处留有曾经暴力后的痕迹;上课铃响后老师已经站在教室,学生三三两两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的情景剧每天每节课都在上演,已经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呈现出各种姿态、各种表情,也传达着各种声音。这种现象在我们这所以管理严格著称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可以肯定,不要说学科教学,这个班高中前两年的养成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我告诉自己,你只是学科任课教师,做好分内事就行。我的教学从抓课堂纪律开始。我需要一个能够进行正常教学的课堂环境,但这个最低标准也不容易达到。
接手新班以后教师常用的课堂管理办法我基本都用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还是进入不了状态,学生和教师在各自不同的认知层面僵持着。于是,开始揣磨学生的心思,有前提地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表示理解并认可他们的某些行为。我要让自己和学生更加贴近。同时,我感觉以往高三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这里不是很管用。于是我有所选择地执行学校的教学安排,根据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进行教学调整。慢慢地,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发生了变化。我不急着赶教学进度,时时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生成穿插进学生能接受、感兴趣的片段。这些片段表面上和教学内容缺乏直接关联,实质上都在生动形象地讲人的修养、品质、行为习惯,一个人心智的成长、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等有关人文思想理念。我不声不响地讲秩序、规则、纪律、荣誉、责任、信念的含义,将这些含义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总之,我让语文课堂尽量有思想有情感些,朴实真诚些,接地气些;让学生有期待,并使这些期待和我的要求相一致。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语文课堂翻其它学科书的少了,睡觉的人数也少了。
随着教学的推进,我认为学校和备课组的有些教学安排不大符合这样的班级,我决定按照班级大多数学生实际可接受的程度安排教学。我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追求着轻松愉快的教学,当然也一定追求有效高效的教学。
我让自己的教学有所为有所不为。先说不为。
首先,我不布置课外作业,不让语文学科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表示理解学生的忙碌和压力。一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只抓每天的一节课和每周二和周四的两个早自习。高三的理科学生数理化作业几乎占去了他们所有的课余和自习时间。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实际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由于学科的性质以及其他原因,学生一般不够重视语文学科。我决定不和学生争抢那些可怜的时间,更主要的是我不能确定布置了课外作业,强迫学生一周多做两套模拟题,是不是真的就能加深其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成绩。既然不能确定,就不要再强迫做没把握的事情。如果向他们强调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比重,强调语文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等等,你收获的很可能就是不屑和嘲讽的表情。语文老师要有自知之明。那么,语文教学任务何时来完成?怎样提高成绩?我牢牢占据课堂和自习,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拒绝多余的资料。高二课程还没结束,学校统一订购的各学科一轮复习资料已经到了。每学科仅课堂用书厚度就在2公分左右,300多页,还有与此相配的练习册。六学科垒起来有相当的高度,无形中给人以莫名的压力。随后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的套题源源不断发下来。另外,年级学科备课组及时跟进,一沓沓专题资料纷至沓来。资料不可谓不好,但学生消化不了这么多。我对这些复习资料做了仔细甄选,学校统一配发的一轮复习资料去粗取精,包括三部分:课堂精讲,课堂精炼,早自习朗读背诵。其他的一概忽略。年级备课组整理的资料,我只自己留一份,不推荐给学生,只讲清楚这些资料的性质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决定取舍。
我力求有所作为。
一是充分抓好课堂和早自习。课堂必须是语文备考的主战场,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考验着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高三备考,学生少花时间、高效复习的前提必然是老师多花时间的精心准备。我从没有因为自己执教高三多年,熟悉教学内容而有所懈怠。每备一节课,首先高度提炼知识点,明确该知识点对应的能力要求,这种知识与能力又是以怎样的题型呈现,答案是多元的开放型还是聚拢的唯一型等问题,一定了然于心。精选并精讲典型习题,力求以学生理解和愿意接受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配以适度的课堂练习。有很多知识点都是边讲边练,边练边点评,充分激发并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他们展示自己和点评他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有起有伏,渐渐感受到语文备考的美好。
语文课量大面宽,高三备考仅抓课堂肯定不够,好在学校每周有两个固定的早自习,这个时间必须利用好。我对早自习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课堂。我将每个学生每个早自习的学习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具体明确地量化,由我和小组长根据不同内容分别检查落实。我随时向学生通报检查结果,点评自习质量,交流心得体会。我们的早自习效率极高。
二是充分利用好答案。学校下发的复习资料都配有详细标准的答案,这有利有弊。用得好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用不好会干扰教学,出现学生不愿听课,教师也感觉没有必要讲解的情况。我充分利用答案又不唯答案是从,对答案的态度完全由内容的特点和性质决定。如果内容是指向开放多元型的,我鼓励并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做出来,坚决摆脱答案的束缚。告诉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要比抄写别人有营养有价值得多,何况我们许多学生做出的答案比标准答案还要好。如果你不用心思考,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问题,让别人的大脑来代替你,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有多大潜能。先鼓励学生思考、表达,再交流、评比,指出优劣。标准答案只是作为参照,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享受到突破和成就,唯答案依赖答案崇拜答案的心理淡化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选择题等闭合型的问题,则一定要求先作出结果,再对照评判。
三是充分讲好模拟考试卷。高三复习备考各种名目的考试一次接一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考试,讲评好考试卷。这往往是两难的选择,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来解决。如果轻视了这些试卷的讲评,考试也就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检查和促进教学的作用。而有限的时间不允许对每份试卷作详尽的解说,必须有所取舍。另外,讲评试卷的时机也要抓好,最好趁热打铁,尽量不要拖,如果放个三天五天再去做,讲评没有多大意义。我将一诊试卷作为范本,从问题到规范作答作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评价,此后考试卷的讲评,在之前讲评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做工作。对旧面孔却反复出错的问题、对新面孔而无所适从的问题、对普遍性的方法问题等等,作重点详细的讨论,其他常规性、基础性、学生一点即通的问题点到为止,不再纠缠。一份试卷的讲解力求做到轻重主次分明,使学生有所得。这样做,既充分延续了学生考场上的思考结果,又纠正了学生思考的疏漏,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个别学生的零星问题个别解决。实际上,语文试卷里的大多数问题,程度不同都在考查综合、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指向的核心和对这个核心的语言表述方法以及规范的表述。
另外,我的高三语文课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向学生传递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及时代强音,旨在激发学生自强向上、爱国求变的信心和激情,也为学生语言表达题积累鲜活的素材。语文备考的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语文课不能关起门来教。即使一套模拟卷,也离不开某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我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将社会事件、时代精神穿插其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树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我向学生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精神,厚德载物的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似水流年的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仁义智勇的水——“君子见大水必观”,有仁德勇义、有公平法正,有立志高远、有怀柔明智,有人间正道、有浩然正气。积善成德的水——积水成渊,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坚持不懈的水精神。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一组大型节目《大国工匠》激起人们对那些低学历高技能、擎起共和国重器的国手的尊敬。我意识到这一素材对文化课缺乏实力的学生有很大的针对性。我向同学们讲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等八双神奇的手,他们用专注、坚守和信念使不可能成为现实,成就了大国梦。以此激励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低学历也能成就大事业。我还讲辽宁舰、大飞机、南海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旺紧密相连,读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关联着亲人、家族、家乡甚至国家。我认为这些思想对埋头模拟题、视野狭窄的青年学子是不可或缺的,是他们成长中必须吸收的元素。
高三是必须用成绩说话的学段,游戏规则就是如此。不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语文学科虽然呈现边际不清、核心难明、无处下手的特点,但是,遵循认知的科学性,研究学生心理和需求,寻方施教,对症下药,还是有很清晰的路径可循,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的。
一年时间在忙碌中很快过去了。在忙碌中学生们渐渐成长成熟,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他们的成绩一点点提升。有时候我对比较靠前的排名持怀疑态度,但对学生,我始终肯定他们的努力,鼓励有加。我告诉学生们,备考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是一对因果,因果是唯物主义,没有实实在在的因,哪有理想的果?不要过于乐观地虚无缥缈地去期待结果,让每一天过得充实,让每一个知识单元明晰在心,你的结果不会差。事实证明我没有说错。
作者简介:王爱民(1964— ),女,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及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