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打牢学生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提升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发挥好教学、实践、文化、管理服务、榜样的育人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中小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不断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健康成长成才”[1]。这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打牢中小学生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共同精神追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从中获取精神动力,需要我们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当代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牢青少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提升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这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帮助中小学生“立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3.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习近平认为,做好青少年时期价值观养成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并用“穿衣服扣扣子”作比喻,强调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呈现出社会信息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多元思想条件下,一些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和错误思潮通过不同渠道对中小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特别是西方“个人本位”、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使得一些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迷茫、困惑,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使他们的健康成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3]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儒家文化,将其作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武器。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其中关于道德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与他人和谐关系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爱国爱民、集体本位思想;克制私欲、诚信待人的节俭知足、诚实守信思想;合理追求物质利益,不损人利己的以义为上、以德为先思想;吃苦耐劳、止于至善,积极有为、勤勉为人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思想;等等[4]。这些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优秀道德思想,是当代中国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前提下,培育和弘扬这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2.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具体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战精神,等等。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充分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和弘扬国家至上、意志坚定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弘扬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精神,实事求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牺牲小我、服务大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是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今天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作用。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
三、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选择行之有效的育人路径,既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阵地作用,也要重视其他路径的重要育人功能,形成教学、实践、文化、管理服务、榜样等相结合的多位一体的育人路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1.发挥课程教学阵地作用
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的主导作用。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路径,是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思想品德课教材和课堂,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教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
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生活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肩负着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教育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中,同时运用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关心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和教育引导。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有课堂内的活动,也有课堂外的活动;既有校外的活动,也有校内的活动,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等内容。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到校外,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自觉的道德实践。
学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践探究、夏令营、敬老院、文明劝导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良好风尚,在实践中实现思想升华,增强道德意识。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克服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弱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融入学校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教风、学风、师生言行等内容中。
具体来说,如开展学习、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文化素质;结合传统节日、学校重要节日等,开展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刊、校报和校内广播的建设,利用校园传播媒介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如张贴横幅标语,办好“廊壁文化”、“班级口号”等,为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教育。
4.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全过程
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与服务全过程。如,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最前沿,是做好中小学生日常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他们,提高其思想素质,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日常服务的育人功能,广义上是指渗透于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服务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狭义上是指通过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生活的服务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和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学校日常服务中。一方面,学校日常服务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日常服务自身也要实现育人功能,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服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水平,提高思想素质,在日常服务中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5.大力宣扬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榜样的先进事迹或英雄行为,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模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活生生的榜样示范,能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和效仿。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发挥好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美好情操。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了大批的英雄榜样人物,他们在激励人们奋勇前进、顽强拼搏,提高人们道德情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榜样人物先进事迹,启发学生实现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激励学生自觉践行。如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都生动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实践,是中小学应该坚持树立、宣扬的先进典型。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10-12.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3]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4] 郑珠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作者:石海君(1992-),男,四川宣汉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