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瞳
摘 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指导;形成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互评互议中一起成长。
关键词:提高 科学探究 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52-01
1 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深入其中,激情伴随着孩子愿意为科学研究付出时间,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这时,他又想起其他的问题就在椅子上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孩子们刚听完这个小故事都哈哈大笑,认为爱因斯坦很笨,掉了下来都不知道。此时此刻,表示一定要引导孩子从中发现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的品质。专心到忘记一切,在普通小事中思考,随时记录自己瞬间的想法,疼痛放在了第二位。经过教师的启发,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爱迪生是个大发明家,他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以让孩子们交流交流,然后教师再补充下面这个小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这时可以和学生互动一下,如果你是爱迪生的助手,会怎么做?然后接着叙述: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你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在刚才的互动中,如果有孩子想到了这个方法,一定要好好的表扬他,说:“你和爱迪生一样,想到了这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具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啊。加油,你一定行的。”
收到鼓励的孩子喜气洋洋,对科学课格外感兴趣,连见到教老师的老师也是毕恭毕敬,兴趣的火花一旦点燃,就可以星火燎原。
2 关注活动的实施细节,做好过程中的指导
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一位教师准备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玻璃片、牛奶、蜂蜜、小烧杯、木板、塑料小天平、蜡光纸等。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牛奶、蜂蜜、食用油、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地说出了很多看法。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想拿什么材料就拿什么材料,争着抢着做实验。课堂上看上去很热闹。等到汇报的时候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看这位老师备课很认真,准备很多东西想让学生去探究。结果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失败在哪里呢?对学生探究过程中方法指导不够。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想想八九岁的孩子,正处在想什么做什么的年龄,没有一定的谋划性,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心里不清楚。“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这位老师经过集体备课,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结果指导学生如何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有的学生说味道不一样,教师追问,“怎样探究才能验证味道不一样呢?”孩子们回答说喝一喝,品尝之后就知道了。教师再次追问:“需要取哪些材料?是几个人品尝还是一个人品尝效果好,你们商量一个好办法。”随后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及时记录探究结果。
3 形成评价机制,让孩子在互评互议中成长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兴趣广泛,吸引他们眼球的事物越来越多。对学业的关注度比不上过去。怎样建立起一套有效、长效、高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需要。首先可以搜集小学生课堂激励评价用语,通过丰富而又恰当的评价来活跃课堂气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跳出“你回答得很好,请坐。”单调而又重复的怪圈。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一个大苹果……曾经成了多少儿童津津乐道的话题,梦寐以求的目标。还可以建立星卡评价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