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2016-05-07 04:48朱字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常态课放手反思

朱字菲

[摘 要]常态课的课堂上,教师有放手之心,但却始终攥在手中,连在心上。在学生学会学习的路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尝试与积累,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关键词]名师课堂 常态课 反思 放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37

2015年,笔者听现场课有一百多节,其中有名师的示范引领课,也有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感受最深的就是常态课的课堂上,教师有放手之心,但却始终攥在手中,连在心上。虽然教师一再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可往往学生还是“被主人”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下面我结合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名师课堂中“放手”的认识

教学片段一:第十一届全国小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吴冬冬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

CAI演示切土豆,学生之间两两合作边学边在盘子上操作。

第一步: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师:这是一个什么?生:这是一个平面。

第二步:新切的面朝下,再沿竖直方向切一刀。师:现在有了什么新的变化?生:出现了两个面,还多了一条边。

师:这条边是怎样形成的?生:由两个面相交而成。

第三步:从另一个方向再竖直切一刀,又有什么新发现?生:有了一个尖尖的点。师:这个点是由几条边相交而成?生:三条。

课件演示再切三次,切成一个长方体。

反思:吴冬冬老师放手让学生切土豆,看似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教学片段二:深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所给学具,学生四人为小组合作拼一个长方体框架。先小组内交流,再推荐汇报。

这个环节后CAI出示一个长方体,学生先想象看不到的面和棱;再抽象出长方体框架,隐藏9条棱,只给出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根据数据想象这个长方体的大小;最后根据给的三条棱找出相应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发现新知识。学生不仅感受到参与课堂的快乐,同时发展思维,从而在课堂中一直处于感兴趣的、亢奋的、快乐轻松的状态。教师在常态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片段三: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负数”。

1.初识负数

师:你见过负数吗?在哪见过的?试写出几个负数和正数。

学生在写正数时发生了分歧,无法判断0是否属于正数。

2.进一步了解负数

教师给出“-2”的五种情境,让学生任选一个用语言或图示去帮助理解。

a.张老师把汽车停在-2楼。

b.北京某天最低气温-2℃。

c.张齐华欠我-2元。

d.某盆地海拔高度约-2米 。

e.我儿子的身高是-2厘米。

学生作品:(见图示)

教师在解读学生作品时还适当拓展知识,如:银行卡里有80元,现在刷了10元,还剩( )元,后来存入100元,现在有( )元。

反思:张老师设计的对不同情境中“-2”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负数的理解,这就是“放手”,并且在学生需要时伸出援手,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对常态课堂中“放手”的探究

案例:“圆的面积”的教学片段:通过操作活动探究圆的面积公式。

1.要求:四人为小组,将圆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

2.教师在黑板上边操作学具边讲解。

师:你们把圆形转化为什么图形?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宽正好是圆的什么?是半径吧?那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的什么?正好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吧?

教师再引导演示一遍。

3.教师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反思:作为可以动手操作的典型课例,教师能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发现的能力,并渗透转化的思想,这是值得肯定的。

教师虽然有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意识,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讨论、研究、并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不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操作活动目的与要求不够明确,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去经历整个转化的过程,再进行推导,而操作活动后教师包办了所有发现,自问自答,失去了操作的意义。再次,公式的推导环节,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完全可以独立推导出公式,可教师却用“讲授法”全盘代替学生的回答,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综合反思:教师在课堂中为什么放不开

1.课堂准备不充分

首先,课堂活动的设计,包括学具等都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中及时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2.学情了解不到位

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操作平台以及更多的表达机会,教师在活动中要学会放手,给学生更多自主参与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不能只是在形式上放手,使学生仍然处于“被学习”的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还有一种情况表现为教师不了解学生,不相信学生,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3.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

教师掌控不住课堂,抛出的问题偏移了教学内容。学生的活动兴趣大于学习兴趣,甚至讨论过程中吵炸了锅,导致收尾总结的时候学生还停不下来,教师只能摇头或发火,宣布活动结束,学生意犹未尽,却还未达到预想的效果。

4.平时缺少实践活动训练

多数教师在常态课中通常因为担心学生发生意外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往往很多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就这样流失了,久而久之,他们的动手能力差了,想象力也受到一定的局限,还谈何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受种种客观原因制约,常态课中的实践越来越少。

四、解惑:教师该如何放手

1.学会等待

课堂上任何一种放手都是需要时间的,动手操作、小组探究、独立思考等等都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所以,放手的第一步,要先学会等待。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表述想法的时间、动手探索的时间,相信,等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学会聆听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要学会聆听,教师更要学会聆听。教师可以尝试转换角色,从一个婆婆妈妈的“妈妈”角色变成大智若愚的“爸爸”角色,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鼓励的眼神,静静地听听学生的想法……这比枯燥地灌输知识更有效!

3.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不局限于生生合作,老师和学生的合作也是必需的。教师要放下身段,向学生示弱,仿佛是一个大孩子,与一群朋友探讨着彼此的观点,让学生渐渐敢讲敢做,愿讲愿做。这样老师才能真正退下来,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会积累

“放手”非一日之功,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课堂中的一个个小问题开始放手,围绕着问题生生互辩,师生互商,直至达成一种默契,再逐渐放到一个可供学生实践与操作的活动环境中尝试,再到可以独立思考某一类问题或去发现某一种规律……这样日积月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供学生尝试学习、发展思维的机会,让教师在积累中学会放手,让学生在积累中学会独立,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的路上需要尝试与长时间的积累,学生需要勇敢探索,为了“不教”,请教师大胆放手!

(责编 莫秋鸿)

猜你喜欢
常态课放手反思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