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锋
[摘 要] 在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活动中,“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在学习生活中也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给予“中等生”更多的关爱,了解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为纠正其不良心理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 中等生 心理问题 矫治策略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永远是那些优秀生,帮助学困生也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而优点、缺点都不突出的中等生却成为我们忽视的一个群体。教育者应明智地看到,中等生无论是在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等其它各方面,虽居中间状态,但他们很有塑造的潜能,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那如何帮助中等生呢?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来说,中学生无疑是学校、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关注的群体。这应当成为学校、家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共识。
一、对中等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分析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地位”,是班主任眼中的乖乖儿,容易被班主任老师忽视,缺乏老师应有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使中等生感到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是班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一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这必须引起每位班主任的警惕。
2.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相对于后进生,中等生有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更高的自我期望。相对于优生,他们又智力平平,学习能力又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自我无能感。
3.闭锁心理
中学生的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它突出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很少与父母交谈,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不愿告诉老师班上同学的事情,往往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闭锁心理表现特别明显的又是中等生,中等的位置、自卑心理、内向的性格、老师的漠视更容易促使他们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得死死的。
4.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中等生学习勤奋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唯恐出丝毫差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也有一些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较重的自卑感,可总是想获得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风光”,“地位”,于是埋头学习,暗地里与人攀比,同时又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同学中的影响。所以只要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使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
中等生除了存在上面谈到的四种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孤僻、冷漠、逆反、厌学等诸多心理问题,都需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这里就不再多说。
二、预防和矫治中等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1.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育者对学生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重新发现自己,学会善待自己。教师的关注是学生学业成功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给予中等生的关注首先表现为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娱乐和家庭环境,细致分析学生的特点,依据个性、智力等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其次,教育关注还体现在促进师生之间的教育交往。教师应该创设各类师生交往活动,让学生对教师的行为给予反馈和回应,同时,教师也将更多的教育影响、更积极的信息反馈和情感支撑给予学生,将教师的单方面关注发展为师生间的互动,让中等生在交往中满足情感需求,同时形成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最后,教育关注还体现在教育机会的给予。教师应该让更多的中等生参与各类教育活动,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欲望,促使他们去挑战自己,并获得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2.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
中等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各种心理问题中,尤以自卑心理为主,它往往是导致或加剧中等生其它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如果能有效地克服中等生的自卑心理,重树其自信,将为其预防和克服其它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收到意想不到的整体效果。要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需要班主任做许多具体而持久的工作,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设法在学习上帮助其提高,班主任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又要帮助中等生具体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找到如何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偏科现象严重的要求自订目标,帮助其逐步把弱门补上;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则加强指导与交流;对意志品质较差、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则要求坚持写自检自查日记,逐步学会自我约束;对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订学习计划,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智力确实欠佳的学生要引导其正确对待,多肯定其闪光点,多加关爱。例如,对于中等生几乎与奖励无缘,他们缺乏获奖的信心,缺少上进的动机的情况。我经常在班级中设“体育标兵”、“文艺能手”、“劳动能手”、“班级优星”、等单项奖,让中等生有了更多的目标,这样激励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只要努力获奖也不难,有利于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3.提供中等生展示才能的舞台
既然是中等生,那么他时刻是“优生”的后备,也随时可能成为“差生”的补充。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只有多品尝成功的喜悦,才能越来越增长自信。中等生往往离奖励所要求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获奖的信心,缺少上进的动机。教师应该搭建更多的平台,使他们有获得成功、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班级管理中可以采取班干轮换,激发中等生的热情。班干部常常是优秀生的天下,班主任如能实行班干轮换,会使中等生获得较多发展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班干的轮换有利于形成人人争做班干部,人人会做班干部的氛围。班干的轮换不但使大多数中等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班级工作可以得到创造性的开展,可以较好地锻炼中等生的工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团结合作意识。
4.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形成教育的合力
班主任作为班级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促进中等生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首先,要争取各任课教师的配合。我在工作中注意经常与各任课教师沟通情况,主动向各任课老师了解那些引起我注意的中等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同时把我了解到的这些学生的有关情况向各任课教师作介绍,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落实帮教措施,使帮教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其次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班主任与家长要经常交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不给子女以过多的压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前教育者切不可认为中等生教育只是一般的教育,而应注意到中等生心理的重要性、迫切性。尤其是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贵祥.中等生的心理困惑—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 2007(12)
[2]笪建军.学校必须重视中等生的教育[J].成功(教育).2007(10)
[3]王合方.消除心理障碍 成为学习的主人[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