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鑫,江成城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广东 广州 510405)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因及效果分析
余晓鑫,江成城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通过分析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因,建立校企合作中企业趋利性、专用性资产投资、获取网络资本动机对校企合作水平作用模型。其中企业趋利性包括3个维度:校企合作贡献、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远景。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获取收益是企业对校企合作最强烈的意愿,网络资本获取对企业在校企合作意愿有较强的作用力,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是维系企业趋利性和网络资本的源泉之一,也能提高企业的合作意愿。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用性资产;网络资本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部[2006]16号文和[2010]8号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 2020年)都对校企合作非常关注,认为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政府、行业、学校应该积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健全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出台相关办法,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并认为企业的积极性是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关键。尽管经过多年的实践,各高职院校也逐步总结出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办法,但对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仍未探索出来。于是,很多学者开始从学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入手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认为校企合作失败原因主要有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滞后,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学校没了解企业的需求等。有些学者则认为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利益得不到保障、没有社会责任是原因所在。
为厘清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愿意、动机及对合作的前景等对合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实证分析企业对校企合作态度和想法,为校企合作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分析和理论假设
(一)趋利性
从霍曼斯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可知,当预见未来的行为结果对自己越有价值,则交换更容易进行。他认为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遵循趋利避害原则。总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选择能够获得较高报酬、奖励、社会声誉等有价值的社会交往行动。提出的刺激命题: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组织也如此,企业与学校合作也是基于利益的原则。企业与学校合作,首先看重的是校企合作能否给企业更高的收益。但由于学校是非盈利性组织,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但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稳定的高质量人才。这些人才的获得,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本、劳动力,降低招聘成本,从而获得高的收益。
1.校企合作的贡献。通过校企合作获得高素质人才,能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获取较高的社会声誉等。
2.合作伙伴的关系。成功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超越了一般的人才市场交易关系而达到学校和企业相当的亲密程度,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种紧密的结合在传统人才市场模式中是无法想象的。要建立起这种亲密,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互信。互信的确立居于成功合作关系的核心。这里的互信不仅是诚实坦白,就学校而言,应该从企业的立场考虑问题,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才和服务;就企业而言,他相信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为学生顶岗实习、技术研发提供资金、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二是信息共享。企业及时提供人才需求的要求、案例、相互交流的机会;学校通过人才培养设计等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方式、内容等。三是建立有力的伙伴团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成立相关的组织,如技术研发小组、工作交流站等这些组织由校企双方派员组成。
3.合作远景。远景是合作关系的导向系统。校企合作长效作用在于给学校和企业双方创造合作远景,做好合作潜力、合作基础和合作投入等评估。具有明确和良好的远景使得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实现的目标和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远景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投资方向和投资资金的多少等决策。从而使得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1:企业的趋利避害性正向影响校企合作水平。
(二)社会网络资本和资产专用性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动机是社会网络资本的获得,并抑制竞争对手。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从多方面获得网络资本,甚至可以处于这个社会网络的中心。由于“中国关系”的存在和人情社会的存在,以及学校与政府、科研机构和社区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学校-政府-社团-社区-企业等多层次多结构的网络关系。而这种网络关系就是一种资本,为企业带来人才、技术、资金、人文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支持。党兴华,黄继勇(2005)通过网络关系资本,证实了企业参与合作的动机。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关系获得独特的关系资本。陈鸿鹰(2009)通过实证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等获取关系资本,并能提升企业的绩效。刘兰剑(2010)也证实了企业通过网络嵌入,获取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
同时企业为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或获取差异化资源,就必须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在校企合作中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包括: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实验室、共建工作室、为学生的专门培训、顶岗实训等资产的投入。这些资产的投入是持续性的,且长期的,同时有一定的投资排它性和学生选择和技术选择的优先性及排他性,从而形成专用性资产和与学校的独特关系,最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假设:
H2:网络资本获取的高意愿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水平。
H3:专用性资产的增加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水平。
H4:网络资本是专用性资产对校企合作水平作用的中介变量。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趋利性、专用性资产、网络资本获取对校企合作水平的作用模型,见图1。
校企合作水平趋利性网络资本获取专用性资产合作远景伙伴关系合作收益
图1趋利性、网络资本获取校企合作水平的作用模型
三、实证研究
为验证图1作用模型及研究假设,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使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到因素的作用路径。
(一)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Likert量表形式,由被试者对所在企业上述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主观评价,作为各变量有效性的测量。为避免中间化评价,要求被试进行6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项目语句的陈述,“6”表示“非常同意”该陈述)。
在题项方面,主要采用成熟的题项,伙伴关系采用信任和承诺等方面反映,采用的题项来自徐学军(2009)、Pavlou和Gefen(2004)等题项。合作收益采用: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利润提高、声誉提升、人力资本提升等题项。合作远景采用:明晰的合作前景、合作战略明确、得到高层支持、得到社会认可等题项。专用性资产投入采用: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实验室、共建工作室、为学生的专门培训、顶岗实训。网络资本采用:网络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网络中心度等题项。校企合作水平采用金鑫(2013)的题项。所有题项编制出来后,发放到137位在职的MBA学生进行测试,获取有效问卷109份。对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和因素分析,剔除或合并信度比较低题项,最终保留新的题项。并按被测试者要求,对题项的表述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正式的问卷。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考虑到高职院校和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因此正式调查在珠三角展开。调查人员有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届毕业生及企业协会的成员。调查了213家企业,其中145家与学校有校企合作的经历,占总调查企业的49.29%。调查的时间从2013年9月至12月,历经4个月。
考虑到同一企业的不同子公司或者营业点对校企合作情况都可能不太一样,因此每个企业均发放文件5份以上。共发放问卷1328份,回收1107份,回收率83.36%。剔除明显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903份,有效率81.57%。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被调查的企业中,按国家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和中小企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但考虑到行业分类达84种行业之多,无法一一细分,按照相近行业的原则划分为8大类。受调查的213家企业中,大型企业有39家,占18.31%;中型企业占43.66%;小微型企业占38.03%。受调查企业中,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和物流国贸类分别占前三名,占总调查企业数的21.60%,19.72%,16.43%。总被调查903人中,基本覆盖了8大类行业。其中零售、旅游和物流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22.92%,17.83%,16.83%。
(四)信度和效度分析
对数据实证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回归或结构方程方法进行,考虑到因变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分析。
本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趋利性、专用性资产、获取网络资本、校企合作水平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测量的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由于本文的题项来自于成熟的变量或者是已经实证过的量表,且经过了初试筛选了题项,并进行了修改,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趋利性、专用性资产、获取网络资本、校企合作水平等变量对应题项的KMO值均在0.6以上;因子荷载大于0.5且变量的累计解释度均在60%以上。因此,各变量对于其题型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结构效度较好,数据可以用于结构方程分析。
(五)研究假设检验
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求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矩阵导入Liseral8.7软件,进行多次复合模拟,获得最优的结构方程模型。经软件计算可知,趋利性、专用性资产、获取网络资本、校企合作水平四个变量的x2/df分别为1.26、1.57、1.92、1.84,均小于2;RMSEA指标在0.1以下;GFI、NNFI、CFI、IFI指标均在0.9以上,符合结构方程检验要求,故本结构方程模拟拟合度良好。
从图2可以看出,趋利性包括3个子因子:合作收益、伙伴关系、合作远景,因子荷载分别为0.81、0.32、0.37。趋利性对校企合作水平作用路径系数为0.57(1%的显著性水平),假设H1得到验证。网络资本获取对校企合作水平的作用路径系数为0.31(5%的显著性水平),假设H2得到验证。专用性资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作用路径有三条,第一条是直接作用路径,作用路径系数为0.23(1%的显著性水平);第二条路径为专用性资产—趋利性—校企合作水平,作用的路径系数为0.13(0.23×0.57);第三条路径为专用性资产—网络资本获取—校企合作水平,作用路径系数为0.04(0.16×0.31)。故假设H3成立,假设H4成立。
伙伴关系合作远景合作收益趋利性校企合作水平专用性资产网络资本获取0.810.320.370.23**0.57**0.23**0.31*0.16*
图2结构方程模型
*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表示1%显著性水平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获取收益是企业对校企合作最强烈的意愿
从图2可知,校企合作收益在趋利性的因子荷载中高达0.81,远比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和合作远景要高。同时趋利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路径作用系数为0.57,远比专用性资产和网络资本获取路径系数高。这个结论与目前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当然,本研究中的获取合作收益因子中包括了获取利润、减少培养费用、聘用学生比招聘正式员工的工资要低、获取社会声誉等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强调“双赢”策略时,考虑为企业获取收益时,可以给企业在采购企业产品、合作科研项目、合作培养企业员工、在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宣传、设立企业奖学金等方式中给企业一定程度的宣传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从这些方面也可以提高隐形企业收益,从而提高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和动力。
(二)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是维系企业趋利性和网络资本的源泉之一
从图2可知,专用性资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途径有3条。尽管在研究假设中并未提出专用性资产可以通过趋利性对校企合作水平产生作用。但通过结构方程可清楚看出这个作用。专用性资产的维度为“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实训室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投入等。这些维度都是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也很容易被企业所认同和接受,因此,这些模式应该更要加强。专用性资产又是维系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伙伴、合作远景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伙伴和合作远景应该在企业趋利性因子上有较高的因子荷载。但从图2可知,它们的因子荷载为0.32和0.37,并不高。可能存在原因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公办性质,对校企合作的投入重视不够,或者能向政府申请到的资金不多,因此导致高职院校维系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重视程度不足。潘海生等(2013)认为不少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主要是缓解办学资源不足,解决学生就业或者顶岗实训问题,而并未能从长远的角度,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办学、专业设置等问题。
(三)网络资本获取是企业校企合作意愿的又一个来源
尽管从图2中可知,网络资本对校企合作水平的作用路径为0.31,显著性水平在5%显著,1%下不显著。这表明,尽管目前企业想在高职院校中获取技术能力、人才等方面不够理想,但存在可以优先从合作的高职院校中取得该学院的最优秀人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政府认同、获取社区认同等动机。企业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需要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将人才获取途径保持稳定可控。而这种获取人才资源的途径是排他的,异质的,从而最终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对校企合作专用性资源的投入,以保持双方在网络资本的获取中取得双赢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孔真,于兴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10).
[2] 吉文林,等. 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
[3] 邵斌, 石巍. 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动因的实证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4] 陈胜周志刚.基于高职院校的“双主体”校企合作研究—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3(36).
[5] Ferris G R, Treadway D C, Perrewe P L, et al. 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33(3).
[6] 卢忠东,曾东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证分析—现状与对策[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4).
[7] 盛育华.我国非营利组织伙伴合作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8] 王文亮,黄淑华.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2012(5).
[9] 金鑫,王蓉.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差异与校企合作水平的实证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2).
(责任编辑练传喜)
Research on Motivation and Effect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YUXiao-xin,JIANGCheng-cheng
(Department of Finance,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05)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reasons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ng 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 build the model to explain the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profit-orientation, specific assets and network capital in cooperation. Profit-orientation of enterprise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contribution to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vision.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earning profits is the strongest will of enterprise in cooperation, gaining network capital has strong force i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ntion, specific assets investment is one of the sources in maintaining profit-orientation and network capital, specific assets investment can also enhance the intention of enterprise in cooperation.
Key words: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specific assets; network capital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16)01-0092-05
作者简介:余晓鑫,男,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电子商务的研究。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课题(201312A168),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广州安晟达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2010TJK158、2011TJK155);2013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双体全程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2013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项目。
收稿日期: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