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

2016-04-23 01:37牛自成李晓杨朱其静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牛自成,李晓杨,朱其静

(1.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贸系,安徽 宣城 242000;

2.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

牛自成1,李晓杨1,朱其静2

(1.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贸系,安徽宣城242000;

2.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本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对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得出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建设主要存在数量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性不高、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高职院校应从教师能力培养角度,通过教师、学校、企业、政府四个层面努力,形成校企合作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

2005~2015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高职年招生人数从130多万增至330多万[1]。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队伍。国家为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校企联合会培养“双师型”教师[2]。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校、企业和教师三方在“双师型”建设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问题凸显,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优势不明显,没有达到企业或行业要求[3]。高职院校与企业如何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障“双师型”教师有效发展,已经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文章较多,主要表现以下特征:首先,过度偏重于理论研究,忽视实证研究。易玉屏在其论文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基本论述[4]。王金华认为相对于普通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外,应该具备一定的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市场经济知识[5]。其次,偏重于宏观研究,弱化微观研究。韩永清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出发,提出职称实行双轨制,即“双师型”教师要求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6]。刘飒从政府职能部门视角出发,倡导尽快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职务(职称)评审体系,并作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评聘的标准[7]。

笔者结合当前研究现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实际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实证研究。最后从学校、教师、企业以及政府微观方面,提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多方共赢,对“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2研究设计

2.1案例地选择

截止到2015年,安徽省共有高职院校75所,其中各类省属、市属高职院校59所,企业民办16所。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招生人数,在全国都处于前列。因此,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案例地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由于精力限制,笔者选取安徽省10所典型性高职院校和省内外目前校企合作开展较好的3家企业(芜湖奇瑞、慈兴集团、中鼎集团)进行集中调研。

2.2问卷设计

笔者根据研究实际,结合目前行业、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设计。问卷问题设计本着清晰、准确、简单原则,以选择性问题为主,开放式问题为辅。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问卷内容具体由三部分组成:(1)受访者具体信息与特征。如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等,这部分内容是为获取调查基础数据。(2)受访者职业信息。这部分内容以客观题为主、包括少量开放式问题。主要包括教师服务单位信息、调查对象来源信息(兼职或专职,来自企业、学校或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专业、职务等等。(3)受访者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与诉求信息。内容涵盖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激励机制、实训技能、教师培训等核心问题。这一部分内容是问卷的主要内容。问卷形成后,邀请企业、行业以及院校相关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评估、审核,提出宝贵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形成有效问卷,基本能达到预期调査效果。

2.3数据收集与样本设计

本次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5月~2015年8月,时间较为集中。主要采取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方式。高职院校每所学校发放100份,共计1000份,回收936份,其中样本有效问卷915份,问卷有效率91.5%。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选取部门和基层主要负责人,采取现场访谈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符合课题样本信息采集需要。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双师型”教师比重较低,教师教学任务重,可自由支配时间不足

在参与问卷调研的915名高职院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为416人,占教师比例为45.56%,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50%合格要求,离70%的优秀要求相差甚远;被调研几所院校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达到1 ∶50左右,少数院校专任教师与学生比高达1 ∶60。教师平均周课时量达到16节,部分工科专业教师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教师周课时量不超过12节课的要求。繁重的工作量使得专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行业、企业培训和从事科学研究,给双师型队伍建设带来困难。

3.2教师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

根据从表1样本信息统计各项数据分析可知,专业教师主要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占高职院校教师75.08%,这部分教师毕业之前大都只经历了较短时间的校企科研合作或企业实践锻炼,对行业认知不深,实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这部分教师充当了当前高职教育的主力军,难以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短期内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从原有企事业单位转行调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占16.61%,这部分教师一般行业、企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水平扎实,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职称。从其他中职、高职或本科院校调入的占4.04%,这部分教师一般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起到专业带头人作用。兼职教师占到4.26%,这一数据与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到本校教师总数的20%比例相距甚远。

在915名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为128人,占13.99%,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2人,占55.96%,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为132人,占14.43%,无职称的人数为143人,占15.63%。从数据统计显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不高,而初、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则占69.95%,与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20%要求相差甚远。

3.3“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不高,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校企合作亟待加强

表2 高职院校师资企业实践与受培训情况分析

通过表2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历周期大部分集中在6个月以内(占69.51%),6~12个月的顶岗实习占到15.08%,12~24个月的占10.49%,至于24个月以上实践周期仅占到4.92%的比例。目前,高职院校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使得专业教师很难在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实践学习,专业技能难以随着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大部分教师长时间脱离于企业生产实践,使得专业知识不断老化,专业技能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样本中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参与调研的十所省内高职院校教师接受的各类双师型培训形式基本上以理论培训为主(占到46.12%),其次是实践技能培训(占到31.26%),教学方面内容的培训基本占到15.95%,学历提升培训占到5.36%。近年来,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也意识到双师型培训的重要性,但每年假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的各类双师型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基本还是以理论培训为主。即使部分高职院校将双师型培训延长到平时的非假期时间,但由于专业师资力量限制,也只能委派1~2名专业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3.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政策

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和部分领导、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大部分领导对于“双师型”教师概念模糊,教师对于“双师型”自我发展热衷度不是很高。各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教师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与教师的“双师型”建设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造成专业教师在个人“双师型”建设方面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通过制定相关“双师型”建设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专业教师自我发展工作积极性,即通过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标准,将年度评优和职称评定与教师的“双师型”建设结合起来,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高 “双师型”发展的积极性。

3.5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的首要目标。而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建设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投入,短期内难以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这与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相矛盾。一方面:目前即使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良好,是因为高职院校定期给这些企业输送了大批的实习生,降到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出于这方面考虑,会给合作院校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双师型”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企业在“双师型”建设过程中的效果短期内难以实现,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也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3.6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队伍中的职能有待加强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校企合作是指企业和职业院校这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服务,倘若某方利益受损,合作必然中断,因此,唯有利益共赢才能保证合作的稳定与持久。已有的成功案例表明,校企合作要想实现共赢,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不可或缺。政府作为校企合作中的第三方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为企业和高职院校解决合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与支持,推动校企合作的稳定发展。

4校企联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策略

4.1高职院校教师应保持自我发展和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知识的持续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延长自我职业生涯生命周期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应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在职培训,不断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以达到提升自我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我评价标准,对自身教学工作和教学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我工作的具体行为。教师还需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通过自我调整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7]。

4.2高职院校应创设“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院校应当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要努力实现教师引进途径的多元化。要改变唯学历的错误观念,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加入到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中,以丰富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对于新进教师,学校要根据学校专业实际和教师自身情况,制定各种培养计划,努力使新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此外,院校要通过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和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来提高专业教师向“双师型”队伍转化的积极性。首先,要根据“双师型”的特征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双师型教师考核重点主要强调在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师在课时、科研方面要区别对待[8]。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双师型”教师平时承担了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学任务,在课时待遇和岗位津贴方面应该有所体现。

4.3企业要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是学校“双师”队伍建设的有机主体,是学校双师队伍建设的引领者。一方面:企业应成立专门结构,制定相关保障机制,使其能够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双师”建设的全过程,从而确保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9]。另一方面:校企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形成合理的共享机制,实现合作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应当为积极学校教师、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并为学校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课程指导。学校定期向企业委派实习教师和学生,一来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二来实习生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可以正式进行操作生产,从一定方面减轻企业的用工困难和人力资源成本。

4.4政府应加强对“双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目前,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而学校和企业各自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团体。一方面,学校教育是一种准公共投资,经过较长时间,作用才会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经济利润是决定企业行为的主要源动力,一旦企业经济利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受到损害,企业就会终止合作。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发挥其有效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对于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税收上的减免,鼓励其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10]。另一方面:对于校企合作开展较好的高职院校,必须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做好宣传、鼓励。同时,加快“双师型”教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紧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和认定,并提供经济保障。

5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进步,企业对高素质专业性的技能人才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作为此类人才主要输送主体的广大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面临的压力。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各方面资源,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其次,企业要转变自身观念,提高自身参与学校在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的积极性。 同时,政府应做好政策制定,搞好校企合作的有效引导,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延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预警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6):31-33.

[2]王雪.国外成熟的合作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四年制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3):65-67.

[3]李群,王会斌.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2012(Z3):93-94.

[4]易玉屏,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6-17.

[5]兰敏.山东省老年教育产业分析及发展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6]韩永清.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66-68.

[7]李群.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8]吴菊珍,刘晓豫.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65-66.

[9]高峰.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5(1):88-89.

[10]黄荣英,付丽琴,富原,等.制度层面探析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1):139-142.

(责任编辑:郭万红)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ing Staff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 Case Of Anhui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IU Zi-cheng1,LI Xiao-yang1,ZHU Qi-jing2

(1.Xuan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uancheng 242000,China;2.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school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put forward to som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n-site interviews are conducted on the grass-roots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ff.Many problems exist in“dual -qualification” teaching staff,such as quantitative insufficiency, the single sources,unreasonable structure,inadequate incentive mechanism,lack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unsound government security and etc.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teacher,school,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the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n current problems to put forward solving measures,which are to form a new mode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with joint efforts.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6)01-0112-06

作者简介:牛自成 (1981-),男,安徽省宣城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与教学研究项目(2014jxtd072);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与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526);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1127)。

收稿日期:2015-10-11

猜你喜欢
双师型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