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艳,范宗瑞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 150040)
试论公安院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李忠艳,范宗瑞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 150040)
摘要:公安高等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公安工作的基础。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力图从二者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展开讨论,从而在方法、管理、人员上的纬度以及各级部门的重视,促进公安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践性,心理教育更富实效性。
关键词:公安高校;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公安高等教育作为国民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重任。目前,在全国公安队伍中,公安院校毕业生已占约三分之一。他们在各警种、各部门、各岗位上施展才华,已经成为公安事业的中坚和脊梁,可以说公安教育的今天就是公安队伍的明天。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些为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为了提高和加强公安高校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有必要探讨两者在公安高校中的有机结合。
1公安院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公安院校心理教育是向公安院校大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应用于公安实践的过程,使受教育者掌握心理调适的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公安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然而目前来看,在我国公安院校心理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缺乏心理健康的预防性教育,存在从事心理教育的人员不足,领导机构、体制不健全,经费得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相关部门虽然有所参与但不能协同做深入的工作,而且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和情感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现象都表明目前我国公安院校迫切需要进行心理教育,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
政治建警原则是保持公安队伍政治本色的根本要求。结合这个原则,将公安教育与政治融合,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公安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思想理论教育,更是职业前思想培训。培养政治可靠的预备警官,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保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当学生选择了这种职业时,其人生观就必须定位于实现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树立献身于公安事业的坚定信念。但是,公安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在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强调高度的“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开放性,思想僵化、管理落后,严重阻滞了新时期公安教育的全面发展。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时候强调政治坚定和遵守纪律的统一,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和业务、思维的创新,以至于会把学生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泛化的倾向,有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心理问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这是当前公安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这个误区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改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经过心理教育与政治方向相符的磨合过程,这一个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心理联系,做好老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公安院校不仅仅是培养出来为人民服务的学生,更要培养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建设正义社会的学生,所以公安院校更应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2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
(1)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可相互替代的教育方式。公安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和任务。心理教育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是心理学的理论在公安实践中的运用,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全、正常的人,侧重探讨认知内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的人,注重规范人的外在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心理形成与健康成长问题,是探讨大学生怎样顺利成长,属于思想教育的基础层次;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侧重于培养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属于思想教育的较高层次。
在工作方法上,心理教育常采用宣泄、自由联想、暗示、催眠、会谈、心理测试、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方法,一般遵循的是自愿原则;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输的方式,提倡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使用诸如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榜样教育、实践锻炼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可以用思想教育的常规方法解决,但心理上的问题必须由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完全包办心理教育,二者在解决问题上起到本质上的区别作用。
所以,公安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决定两者是不可替代的教育,需要正确区分二者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更好的各自作用。
(2)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可以互补的教育。公安院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都是“育人”。在我国公安院校,两者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同高校的客观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实际相结合,都以培养其成为合格的预备警官为宗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教育。因此,在总目标上两者是一致的,是统一的。
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观念形成的基础是一般的心理素质。因此,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
虽然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共同服务的,但是二者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些政治观点、立场问题是心理教育不能直接解决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很难处理好。比如焦虑、强迫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择业中的心理障碍等纯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1],这些问题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很难解决。作为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在校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的阶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加剧,大学生的许多价值要重新认识、调整和定位,所以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不稳定、不平衡,从而出现大量的思想问题。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能偏废,应该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发挥二者不同的作用,共同致力于解决受教育者的心理问题。
3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健康的心理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健全的人格是接受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信、顽强的毅力、不断创新的精神,协同奋斗的精神,否则思想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教育空间,营造积极向上、理解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建立起成功的信念,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转换化为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2)注重心理疏导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通常是指工作人员通过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互动,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式,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来讲,都是空前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心理问题的多发多态已引起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不单单在于教育方面,应当把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解决有机统一起来,关注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才能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影响和作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的好坏,形成“一好百好”的思维模式,很少有人去关注学生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康,因此导致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成熟度不能协调一致,从而出现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抗压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以致个别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出现了自伤或自杀等严重后果。大多数家长很少在孩子上大学后给予学习和生活上进行再指导,当学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空间,就很难适应,于是暴露出很多的心理问题[2],。这些心理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沟通与治疗,愈加严重甚至会造成性格乃至人格的缺陷。与此同时,社会变革时代,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储备、道德修养、潜能开发等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的各类矛盾冲突不断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影响有些学生无法继续学业。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使毕业生更好地从事公安工作的需要。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毕业生绝大多数要从事公安工作。而警察作为一个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始终处于高风险、高应急状态,警察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而资料表明:工作负担大、责任大,高应急人群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下,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及记忆力下降,预见性灵活性降低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高强度工作量,消除应急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简单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压力,适应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保障公安队伍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旺盛的斗志,同时心理教育也可以使学生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警察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3]。
4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德育工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两者的结合机制,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更有利于提升警察大学生的工作适应力和促进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1)把心理咨询技术有选择地应用到思想教育之中。警察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求职问题等方面。这就需要做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用如倾听、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特质技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实现更深入更有效的师生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交谈时采用指导、解释、情感表达、内容表达等干预性技术和开放式询问、释义等参与性技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将心理咨询的技术有选择有技巧的融入思想教育中,服务于受教育者,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与警务化管理的结合。公安院校实行的日常学生管理为警务化管理,对比地方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条例条令化。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早晨起床集合、跑操,晚上统一熄灯就寝,每天都非常有规律,令行禁止,体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跃的特点。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了学生身体的健康,使学生保持着时刻充沛的精神状态。公安院校充分的利用时间,减少了一些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活不规律的不良习惯,同时杜绝了学生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气,有效避免了因不良作息造成的对身体的损害,提高学生免疫力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学生各类疾病的发生。学生今后将从事艰苦的公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调整自身的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形象,永远有一种旺盛的斗志、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因为学生的形象也代表着公安院校的精神状态。
(3)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开展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辅导员是担负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职责的教师,他们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他们与心理咨询师的配合,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开设辅导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心理咨询等知识,有条件的教师可兼任心理学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中选拔心理素质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做心理朋辈辅导员,从而形成一支以专业为主,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学生工作队伍共同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第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渠道,特别充分发挥是网络平台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新媒体,学生利用手机等终端就可以浏览到心理健康知识和防治手段。高校团委都设有广播站,一些高校还有自己的院报,应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主办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栏目,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校园网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有效渠道,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制作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将一些心理保健常识编在网页中供学生浏览,普及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的误区和正常的心理反应;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简单的心理测试,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主动到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4]。重点选择条件好的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探索和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同辈之间的隔阂和压力也最小,学生作为咨询对象也使被咨询者更容易放松和接受。
公安高等教育对于我国公安队伍的建设是举足轻重的,在重视并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有着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抓住二者的共同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在方法、管理、配置、保障上的结合。这二者的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公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公安高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环节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军.薛禄辰.知识能力素养:对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点思考[J].甘肃政治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2):102-105.
[2]王铁.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8-70.
[3]薛秀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沈壮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20-22.
[5]徐晓明.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253-254.
[6]王华平.科学论的认知转向:走向科学心理学[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1-28.
责任编辑:张晓辉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LI Zhongyan, FAN Zongrui
(College of Marxism,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work in our countr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from the irreplaceability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hese two parts,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as well as the attention of relative departments, making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re practica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Keywords: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4-0051-04
作者简介:李忠艳(196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3xs401)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