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2016-03-25 09:26罗文娟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罗文娟,白 勇(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试论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罗文娟,白 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摘 要:根据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探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增加并优化人文学科的设置,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元素,加强教师培训及优化师资队伍,打造充满浓郁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等对策。

关键词: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1 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定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些特征决定了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教育改革的最新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整合,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文化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潜移默化是大学培养人才最基本的方式,大学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培训所”。作为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如果只具备某类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工具人”“机器人”[1]。

目前在我国的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症结和弊端,且其已经大大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如何完善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机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探寻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推动工科院校人文精神的回归,加速工科大学生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既是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工科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探讨

2.1增加并优化人文学科的设置

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指出,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在于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工科院校优化并强化人文学科教育迫在眉睫。增加并优化人文学科的设置即是一种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愈演愈烈。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中仅三成的学校将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认为教学形式呆板,内容陈旧单一。各个高校所采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此外,不少学校将人文课程当作总体教学内容的点缀,甚至出现为配合不同专业课程学时数的需求,同样一门人文课程的学时数在不同院部有近3倍差距的现象。人文课程的教师一直在做教学“填空题”,随意性大。加之不少人文课程的上课时间安排要么在晚上,要么在周末,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针对以上事实,工科院校应在有计划地突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并做到统一部署和协调,提供宽大口径的课程平台,保证人文课程的学时数。人文课程的教材是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其选编要高度重视,既要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的兴趣,又要达到拓宽思维、培养气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目的。以《大学语文》为例,选编的篇章应该涵盖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精髓、人生价值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向学生传播诸如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类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也可以结合时代特点,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的案例事件,如胜利日大阅兵,“一带一路”勾勒中国未来外贸格局路线,“嫦娥工程”对绕月探测工作的稳步展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莫言和屠呦呦斩获诺贝尔奖等振奋人心的事件。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鲜活教材。近现代历史、人类科技史、东西方哲学、艺术欣赏、心理学等课程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陶冶心灵、感悟人生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一系列人文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能确保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逐步规范,并最终走上正确的轨道。

2.2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元素

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专业课的课堂,只要充分地利用和把握好这个阵地,实际上又为学生培养人文素质提供了一方广阔的天地。当然,要做到教授专业课内容与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并协调发展,这对授课老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说,这就要求专业课的教师们首先要胸襟开阔、情操高尚、人格健全,并有相当程度的文史哲知识基础和审美情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宣扬该门专业学科所蕴含的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人文精神。向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治学先驱们淡薄名利、孜孜不倦的敬业品质,尽力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中深埋的人文元素,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文精神的熏陶。简言之,就是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善于当“经师”,更要成为学生的“人师”。例如,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讲到计算机病毒等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几个历史上重大的计算机病毒案例来分析,如1988年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2000年的“爱虫病毒”事件和2005年的“MSN性感鸡病毒”事件,等等,让学生知晓计算机病毒横行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系统全面崩溃、重要数据丢失、社会财富损失难以估量,以及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教导学生不能为所欲为地利用技术危害社会。再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建造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例,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穿插展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物图片,如万里长城、赵州桥、黄鹤楼、故宫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2.3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师资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道德的倡导者、行为的示范者,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以身示范的影响力和实施人文素质教学的水平。目前,工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普遍比较欠缺,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甚至有少数青年教师的利己主义、功利思想严重,责任心不足,使命感欠缺,靠这样的师资队伍去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优化师资队伍。

工科院校每年都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教师的专业知识,诸如教育法律法规、师德师风、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师心理素质等,还应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心理、法律、音乐、美术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优秀的人文素养内化于教师的身心之中,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魅力,达到提升修养、塑造人格、完善情操的目的,使之对学生发挥示范榜样的感召作用。这种作用是长远和深刻的,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学校应划拨专项资金以保证中青年教师培训的正常开展。具体的培训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但必须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投入800多万元经费,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共计520余人次。其中,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考察学习培训162人次,不仅让他们学习了教育领域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亲身感受了异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接受了人文精神上的洗礼和熏陶。培训结束后,通过交流会、教育观大讨论、系(部)内部交流等举措,进一步吸收和巩固培训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4打造充满浓郁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是陶冶学生高尚人文情怀的主要平台。优雅安静,且艺术文化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健康情操、提升艺术品位、升华精神修养。鉴于此,学校应加大人文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统筹规划,一方面用于购置种类齐全、数量足够、涵盖面广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报刊,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营造环境优雅安静的阅览室,建设设施先进齐全的电子查阅系统,方便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提升,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地进行校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打造,使干净美丽的校园环境变身为一个无形的课堂,在优雅而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让学生的人文修养、品味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此外,还应注重把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譬如:可以有计划地聘请知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或各界成功人士,为学生举办格调高雅、主题新颖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系列讲座、报告,让学生去体验生动活泼的人文精神,感受热烈蓬勃的学术气氛。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发挥并强化其育人功能,定期开展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被抽象化、概念化的真理在实践活动中变得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例如诗歌朗诵、书法大赛、绘画摄影、辩论演讲、体育竞技、魅力电影周、经典好书月等。以此引导学生去了解时政与国情,关注经济与民生,浏览古今经典名著,培育其坚毅顽强的品质、健康向上的人格、纯净明朗的性情和高雅睿智的修养。应当注意的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避免走入功利化、口号化和形式化的误区,即不注重学生感受与收获,把焦点只放在能给学校带来荣誉的竞赛类活动,而是要准确深刻地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学生为本位,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参考文献:

[1]黄晓赘.试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2-34.

[2]杨木,梁勇.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0(6):14-16.

[3]叶木全.高职院校应以育人为本理念创新人文素质教育[J].职业时空,2011,7(10):8-10.

[4]李沛涵.人文教育与理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151-153.

[5]刘敏杰.浅谈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9):9.

[6]张玉峰.论高校辅导员在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122-123.

[7]申圆圆.关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27):80-81.

[8]牟学林.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刍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6):15-16.

A Study on the Ways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Technological Colleges

LUO Wen-juan,BAI Yong
(Quality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Chongqing 400053,P.R.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need for the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technological colleges,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effective ways of its implementation such as increasing and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humanistic cour-ses,integrating relevant contents about the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reinforcing the teachers'training as well a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taff and creating campus cultures with strong humanism.

Key words:technological colleges;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ways;probe

作者简介:罗文娟(1975-),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校级教研项目(CQEPC14204)

收稿日期:2015-11-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32(2016)01-0018-03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