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是语文课堂的要务

2016-03-23 12:11谢远见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主语文素养

摘 要:以李仁甫老师的课例为依托,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出发,强调培养学生儒雅大气、善辩之能,着力提升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高效生成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生成教学;语文素养;善辩;自主

近来,有幸观摩了一节以“生成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语文课。该课由生成语文理论创始人、高级教师李仁甫老师执教,课题为《金岳霖先生》。现就这节课,谈谈个人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认识。

一、涵养儒雅之气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其中儒雅之气的涵养尤为重要。事实上,漫观学生的日常交际行为,很多人的举止不雅,表情单一,语言随便乃至粗鲁,缺少儒雅之气。

但是,在李教授的课堂里,学生却充分地“秀”了一把“儒雅之气”。这些表现也许有人认为是属于观摩课的共性特点——“表演”,而我认为这是学生个人修为的自然呈现。因为这种能够凸显学生内在的表现,实在是难以“做作”出来的。而且,就个人的观点来看,也确实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渐进的“做作”。

首先,教师要善于秀“例子”。课堂是个舞台,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需要在这两个角色之间不断转换。就李教授《金岳霖先生》这节课而言,课前与学生的一席谈话可谓颇有君子风范:“我相信,学生就是应该超过老师的。”“我有一个优秀的学生团队。”与此呼应的是,进入正题后学生的儒雅风范:“我想问一下,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找出了文章当中的一个观点,权当抛砖引玉,请其他同学指正”。其次,教师要善于搭“台子”。“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的这一席成功感言颇有启发意义,我们教师当然不是“巨人”,但必须要有“巨人”式的胸怀,让学生“站在”我们的肩上。这个平台的优选是课堂,是良好、多元的课堂交流。事实上,在这节观摩课里,学生、教师之间的多层次对话在和谐中生成,在共进中精彩,堪称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的典范。再次,教师要善于树“样子”。为了激励学生踊跃发言,李教授希望执教的徒弟郑老师可以超过自己,实际上就是为本班学生树了一个鲜活的“样子”,希望他们能竭尽全力融入课堂,不断生成精彩。

二、培育善辩之才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述和交流。这其中,尤其要注重争辩能力的培养。

其实,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热闹是评判其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这种热闹不是一窝蜂的人人各自发言,而是针对某一话题的集中争辩。一线教师有个共识:课堂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如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对学生争辩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个有效的方法,因为会有集中的论题,会有围绕其展开的思维活动,会有因同学争辩而激起的“思”与“辩”的冲动。例如,在课上有学生提出一个文本研读过程中生成的一个问题:“‘捏跳蚤与‘讲哲学是什么关系?”在这个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的思维聚焦,并有理有据地展开争辩,有同学认为没关系,有同学认为有关系,他们各自摆明观点,陈述理由,争辩得不亦乐乎。但也就在这争辩之中,金岳霖先生的童趣、率真、做事从容、处惊不变、苦中作乐等性格特征自然浮现出来。再如有学生问:“王浩回国时托人让作者给他画张画,作者为什么要画比较令人不可思议的东西?”有同学从这篇文章作者的角度入手,认为这与他一贯的作风有关;有同学从画本身入手,突出其中国特色,以慰王浩的异国乡情;有同学从金岳霖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王浩的成就对老师教学优异的衬托作用等。

通过这些争辩,文本的研读会渐向深入。更为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训练。而这正是语文教学乃至语文教育所期盼的。对于教师而言,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学生争辩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让自己也融入其中,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感受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本的乐趣。

三、助推自主之行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针对教与学的两个主体而言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真实用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自主而自得地耕耘于学习园地。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思考与践行如何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笔者以为“教是为了更好的教”才是更为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而言,提高助推学生学习的能力应该是其永恒的追求。为此,教的变化也就必须随着学的变化而发生。就课堂需求来看,提高教师的影响和点拨能力尤为突出。

教师的行为往往是学生自觉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影响力。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节观摩课里,李教授对学生提问的引导与评价就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例如,“时间到,请举手来发言。好,有请王浩。”一句“请举手发言”传递了人际交往的规范,一个“有请”蕴含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和谐,虽为细节,却有长效。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正是有老师常态化的教育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至于其他有趣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等待同学们来讨论”等颇有君子风范的语言。

从点拨方面看,教师要做到适时有为与延时无为相结合。当学生对金岳霖先生“怪”现象悟读出“细节描写”之时,李教授适时明确这是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生发高层次地理解,这就是典型的适时有为。对于文中汪曾祺先生对王浩到底持什么态度,李教授让学生评价了一番,但又适时打住,让学生课后借助资料思考,这就是适时有为与延时无为的结合。在有为中,学生已经有了基本观点;在无为中,学生开启了无尽的自主探究之路。

再者,教师要发挥“催化酶”的作用。学生自主不是教师的放手不管,教师不能绝缘于课堂。就李教授的这节课而言,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这种作用。“大家看看是删了字的更好,还是不删字的好?”“好,就让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来朗读体味。”……教师没有对学习内容作出个性化的评价,都是立足学生的发言,帮助他们自主品味、有效生成。这种催化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学生再加之生成后的反思与总结,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会有效延续。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相当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共同执着于它的思考、研究、实践和生成。在生成教学理论的指引下,笔者以为涵养学生的儒雅之气、培养其善辩之才、助推其自主之行是其核心任务,当然还需在教学实践中生成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玉琪.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2]王鉴,张晓洁.试论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4).

[3]朱璟.无法邀约的意外——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点滴[J].课外语文,2015(8).

作者简介:谢远见(1966—),男, 浙江省宁海县知恩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语文素养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