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倾向分析及教育教学策略*

2016-03-19 08:15李凯
高教学刊 2016年8期

李凯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倾向分析及教育教学策略*

李凯

摘要:学习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动力系统,文章从认知风格、学习情感、学习意志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倾向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学生作为教改的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结构特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认知风格;学习情感;学习意志;教育教学策略

Abstract:Learning psychological tendency is the power system for learne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udents' cognitive style, learning emotion, learning wil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includ原ing regard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in原spiring students' internal drive to learn, respec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structur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character, etc.

Keywords:cognitive style; learning emotion; learning will; education strategies

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易躁动、心理状态多样复杂,社会发展、环境变动、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个人发展。培养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而职业院校的教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学生挂科、补考现象越来越普遍。鉴于此,作者将研究对象定位于高职学生,根据布鲁纳的学习心理倾向理论,从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展开研究,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补充,为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提供参考,为非师范类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一、学习心理倾向

(一)学习心理倾向的内涵

学习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动力系统,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原理之一,他认为: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素质,学习心理倾向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文化、动机和个人的认识水平等因素。其中个人的认识水平受制于文化和动机,个人选择的探索活动对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影响明显。他进一步分析“所选择的探索活动”所涉及的三个方面:激发、维持和方向性。即要求将事物发动起来,使之持续不断进行,且能有的放矢、不紊乱。探索活动的激发、维持是有条件的,主要在于适度的“不确定性”,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探索活动的正确方向则要求对完成工作的目标和到达目标的途径有充分认识,使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与目标和途径有关的重要方面。所以,他强调教师必须对学生作出选择的探索活动起促进和调节作用[1]。

(二)学习心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高职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陈庆合(2013)研究了高职学生的智能结构特点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认为只有按照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结构特点来研究其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2];刘滨(2010)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中,浅层型动机占主导地位,成就型动机次之,最后是深层型动机[3];林芸等(2012)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励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取分层合作、互动教学、档案袋评价、项目导向等方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4]。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心理倾向理论,从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开展认知活动的支持系统:情感和意志。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认知风格决定学生的学习风格,师生间认知方式的匹配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影响,若二者相互协调,教学效果就会因此提高,反之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体验到的与学业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多种情感,是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是否满足其求知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学习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终身学习的态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习情感作为一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学习意志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有研究者指出学习意志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控制源”。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倾向分析

(一)高职学生认知风格特点分析

认知风格是影响学生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艾炎,李昭华运用沈德立先生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中的认知风格分量表对高职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了测查,发现高职学生群体中,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采用灵活的认知方法,采用独立的行为方式处理问题,具有冒险的认知倾向;男生更倾向于采用单一的认知方法解决问题,偏向与他人合作,更倾向于稳重型认知风格。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场景决策,倾向于整体的认知加工方式和独立的行为方式处理问题,且具有冒险的认知倾向。高年级学生则更偏向于自我决策,用单一的认知方法解决问题和局部的认知加工方式,形成较稳重的认知风格[5]。

(二)高职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分析

采用自编的学习心理倾向问卷对378名高职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情感淡漠,学习兴趣不高,从学习上获得的积极情感较少,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意志测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学习行为自控方面较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在学习困难应对方面,多倾向于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探索,克服困难。

(三)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采用自编的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对378名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规划能力差,只有36.7%的学生表示课堂会认真听讲,28%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依赖考前突击备考。32.5%的学生表示自己很想好好学习,但专注力不够,为此也感到苦恼。对学生时间管理状况调查发现,普通高职学生每天都有3~4个小时的自主时间,42.3%的学生都选择网上娱乐,安排看书、学习的学生仅有14.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较低。因此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秩序差,注意力不集中,存在睡觉、说话、玩手机、做小动作等现象;课后对待作业不够认真,漏做少做、字迹潦草、抄袭现象严重。

高职学生中一部分是中职学生,一部分是所谓的“高考失败者”,多年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成就的评价,导致很多同学丧失学习信心,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学不会,学不好,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在学习上的无助感和较消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学习困难影响了学习投入,导致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上,致使在学业上的专注力受到了影响。

三、教育教学策略

(一)把学生作为教改研究的中心来研究课堂教学

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教育对象——学生的状态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具有时代赋予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也有不同于以往学生新的教育需求,受信息化学习模式(如移动学习、慕课)的影响,他们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情感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教师的认知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的情况,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因此,要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必须把学生作为教改研究的中心,只有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加强学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

高职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的“失利”导致他们对自我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质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能感。另一方面,社会上“钱权至上”的不良风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观,使得学生轻视学习活动和学习价值。所以,学校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应加强“学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向学生讲明高校在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上与中等教育阶段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摆脱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畏难心理。同时通过专业认知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专业学习的意义,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认知。

(三)注重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

在专业学习方面,首先以培养兴趣为主,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置安排学习内容,将知识的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运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然后通过满足社会性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保持持续的学习行为。学生的社会性需求包括获得尊重和理解,体验到成就感、价值感和责任感等。如果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这些心理感受,将会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结构特点开展教学

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有限,会影响他们对新信息的接受和重组,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原有的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灌输”,可以运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情境模拟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新的知识,丰富原有的认知图式,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将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转换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以便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五)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因素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所以,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意志品质、积极心理素质等方面来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20.

[2]陈庆合,郭立昌,等.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提高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95-97.

[3]刘滨.高职学生学习策略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10 (1):247-249.

[4]林芸,宋艳萍,等.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励策略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6):98-99.

[5]艾炎,李昭华.高职学生认知风格特点的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16-218.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学习心理倾向分析的课堂教学优化研究”(编号:KT2015103)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234-02